步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进行赏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碎碎北飞雪欲尽”,意思是“碎碎的白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眼看就要落下了”。“完”“群”是关键词,“完”指“完满”,“群”指“众多”。这两句写诗人在雪后的月夜,漫步于雪原,只见一片片雪花飘然而下,似乎将天空都装点得分外美丽。 “独来清野遥然步
【注释】: 步月:步行观月亮。 三千里外息征鞍:离家千里,停歇在马上,心绪难平。 客里情怀强自宽:客居他乡,心情难以平静。 只有关山今夜月,又教儿女忆长安:只有关山那边的明月,又让儿女想念家乡长安。 赏析: 《步月·步月》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此诗首二句写征人离京时情景;后二句写征人在异乡思家之情。全诗构思巧妙,用典贴切。诗的前两句“三千里外息征鞍”,以夸张之语写出了诗人离家远行、心潮难平的心情
【解析】 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在月夜下,面对高树和凉雪,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旷、孤寂和冷寂之情,并借以抒写作者内心的寂寞、孤独之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步月”:踏着月光。 “幽兴不能留”,诗人在月光下独自漫步,但心中幽远的兴致并不能留住。 “双扉手自辟”,推开了两扇门。 “高树静无声,凉雪一村积”,高高的树木静静地伫立着,没有一点声音
【注释】步月溪上 步:行走。 寒月满溪水,行吟僻更幽:月光洒满溪水,行走时吟咏更显得幽静。 峰峦依郭曙,草树映波浮:远处的山峦在晨光中显得更加明亮,而周围的草木映照在水面上。 灯出捞虾岸,烟笼射鸭舟:渔船的灯火照亮了捕虾的地方,烟雾笼罩着捕鱼的小船。 鼾声茅舍底,顾影复淹留:屋檐下传来的鼾声让人想起自己的身影,不禁停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月光洒满溪水,行走在寂静的山林中
【注释】 小市门东: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板桥巷北:在秦淮区板桥街。暗中瞥见芳姿:暗地里偷偷地看见女子的美丽容貌。明眸腻脸,夜静漾帘衣:明亮的眼睛和娇嫩的面颊,夜晚静静地飘荡着帘子。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緉鞋儿:绿柳的影子映衬着几层衣裳,荷花露水打湿了一双鞋。斜靠着,江梅一树,刚得半开时:她斜靠在一株江边的梅花树上,那花刚刚盛开了一半。铜驰街又敞,奈珠屏似水,此恨谁知:铜制的马车又打开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把握全诗内容与主旨,再逐句进行赏析。“绣球”的注释为:用彩线穿成的球状装饰。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出“绣球”的意象特点,即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然后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运用效果,如“俪琼萼”“石家盈斛”“钗凤颤徽”,从修辞、描写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最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赏析。注意要围绕“绣球”这一意象展开。 【答案】 译文:
诗句释义: 1. 低帘灯影映残荷,别梦依依奈远何。 - 低帘:指低垂的窗帘,通常用于营造静谧的氛围。 - 灯影映残荷:灯光照在荷叶上的影子显得斑驳陆离。 - 别梦依依:离别的梦境让人难以忘怀。 - 奈远何:无可奈何,无法改变现状。 2. 夜久一萤深入露,月明双眼静生波。 - 夜久:夜晚持续的时间很长。 - 一萤深入露:萤火虫在露水中飞舞。 - 月明双眼静生波:月光明亮使得双眼平静下来
注释: 绿野堂空,紫箫声绝,断肠试与谁说。度墙薜荔,挂几丛残叶。沼莲净、结实旋枯,庭梧冻、颤枝先折。飞霜后、苔藓旧痕,更愁消歇。 注释:① 绿野堂:指诗人的住所。② 度:越过;③ 薛荔:一种藤本植物。④ 结:结实。⑤ 庭梧:庭院里的梧桐树。⑥ 寒蝉:秋天的蟋蟀。⑦ 透帘皓月:透过帘幕的月光。 赏析: 《步月》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词。上片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下片写秋日的夜景。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注释】 1. 乘月步虚阶:乘着月光,在虚设的台阶上漫步。 2. 宿酲(chén):酒醉后未醒。 3. 清光:指月光。 4. 幽怀:深藏不露的情怀。 5. 皎(jiǎo)色:明亮洁白的光辉。 6. 争:竞。 7. 囧(yǎng)囧:光明的样子。 8. 俗缘:尘世中纠缠不清的烦恼。 9. 佳境:美好的境界。 10. 会心人:志同道合的人。 11. 踏乱:踩乱。 【译文】 乘着明月
步月 · 次史梅溪韵 景满东山,梦回南国,丽都波暖同归。镜华如水,还想卸云衣。正端合、人天四美,乍小阻、帘幕双飞。空怀溯、霓裳旧曲,孤负玉真妃。 烟霏。笼暮紫,放灯碍路转,油壁红围。绮筵佳会,休道昔时稀。纵多感、分襟自遣,料个情、除月谁知。秋宵永,香飘露冷湿鸳帏。 注释:东山:指东晋王羲之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南国:指南方地区。丽都:美好的都市。镜华:镜子里的花容。想:希望。端合:端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