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山中龙象宅,前三后三率禅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来春事梅已玉,仍吸灵泉酌寒碧。
会看海印发光时,台前璧月连天白。
黄湾真如山般若台的注释如下:
题黄湾真如山般若台
黄湾是地名,真如山是佛教名山,般若台是佛教圣地。这首诗描绘了黄湾般若台上的景象。
真如山中龙象宅,前三后三率禅客。
真如山中是龙和象的地方,龙象代表的是佛教中的龙王和象王,这里是比喻黄湾般若台的神圣与庄重。前三后三是指前有山门,后有三座塔楼,这是对黄湾般若台的建筑结构的描绘。率禅客则是指来此参悟佛法的修行者,他们在这里修行、打坐、诵经,体现了黄湾般若台的宗教氛围。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珍公是指一位禅师或者高僧,提唱悟本心指的是他教导大家要领悟到佛教的本源。一指不留则是形容禅师教导的方式,不留任何痕迹,让弟子们自己去领悟。庭下柏则是指庭院里的柏树,象征着禅师的教诲如同这柏树一样长青不衰,永远留在弟子们的心中。
我来春事梅已玉,仍吸灵泉酌寒碧。
我来表示诗人亲自来到这里。春事梅已玉是对春天梅花盛开的景象的描述,这里的“玉”字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仍吸灵泉酌寒碧则是指诗人依然在这里汲取灵气,品味着清冽的泉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会看海印发光时,台前璧月连天白。
会看海印发光时则是指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看到大海波光粼粼的景象,这个景象在佛经中常常被用来象征佛法的光明无边。台前璧月连天白则是描述月光洒在般若台上,如同洁白的璧玉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湾般若台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一种宁静、庄重而又充满禅意的氛围。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