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杉閟琳宫,仙君朝帝所。
神风故静默,人间漫今古。
地灵驱鸟雀,磬声肃坛宇。
倚槛夕阳间,云山认归路。
【注释】
松杉:指松柏。閟(bi):闭锁。琳宫:美玉砌成的建筑,即玉皇阁、玉皇宫之类。仙君:仙人。朝帝所:到帝王的所在处。神风:神话中说的一种能飞的神风。故:仍然。人间:人世。今古:指过去现在。地灵:指大地。地灵驱鸟雀:《列子·天瑞》载:黄帝在上善峰得白螭(龙),后因有感而召来凤凰麒麟等祥瑞之禽。这里用典,意指天地之间有灵气驱逐了鸟雀,使其不敢侵犯。磬声:指敲击磬的声音。肃:肃穆,庄严。坛宇:祭坛。倚槛:倚着栏杆。夕阳间:夕阳之下。云山:指群山。认归路:辨认回家的路。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据《旧唐书·地理志四》载:夔州,古称西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重庆市奉节县)。唐初改称渝州,贞观八年又改名为夔州。夔州一带,山川壮丽,风景宜人。诗人登临逍遥楼观赏景色,心旷神怡,遂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联“松杉閟琳宫,仙君朝帝所”二句,写登上楼台所见景象。松杉密布,玉皇宫堂隐现其间;仙君降临,来到帝王所在的高台。这两句以松柏、玉皇宫堂暗喻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诗人希望像仙人一样得到皇帝的赏识,进而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颔联“神风故静默,人间漫今古”,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神风,神话中的神风也称为玄风,据说是神仙所乘之风。这里指代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诗人借用神话传说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黑暗和腐败现象。
颈联“地灵驱鸟雀,磬声肃坛宇”,紧承前文,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大地神灵驱赶鸟雀,使它们不敢靠近;而敲磐之声使祭祀场所庄严肃穆,充满威严。这里的磐声,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是神圣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期望和追求。
尾联“倚槛夕阳间,云山认归路”,以景结情,余意不尽。诗人倚着栏杆眺望远方,只见夕阳西下,群山起伏,似乎在向他招手,引导他回到家乡。这里的云山、夕阳等景物,既是实景,又是象征物,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和归宿之所在。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寄托和期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眷恋之情。
全诗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形象的语言,通过描绘诗人登逍遥阁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意味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