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歙与端璞,争雄称权奇。
马肝乃正色,龙尾终视仪。
霜毫瀹紫玉,松烟生华滋。
都付文学老,看诵浯溪时。
【解析】
这是一首咏砚的诗。“黟歙”为两县,今安徽黟县和歙县。“端璞”,原指美玉,后也用来比喻人才。“争雄称权奇”是说这方歙砚与端砚各有所长,各显其奇。颔联两句以马肝、龙尾为喻,赞美歙砚之精工;颈联写松烟石,点染歙砚之质地;尾联写文士对歙砚的珍重。全诗语言平实,却生动传神,把歙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
译文:我亲自检阅,精心研磨出一块歙砚来求取诗句。这块砚石,歙与端两县都出产,它们都是天下名贵的玉石。
赏析:
这首诗用“歙”“端”两字作韵脚,首句就写出了两砚的特点,“歙”“端”两县产砚,自古有名。作者用一“皆”字概括歙、端二砚,突出它们同为天下名贵玉石这一共同点。接着又用“皆”字进一步说明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优点。诗人在赞美歙、端二砚的同时,也暗示出自己对歙、端二砚的偏爱。
第二、三两句,以马肝石、龙尾石为喻,赞歙砚之精工。马肝石,石色纯青,纹理似马肝,故得此名;龙尾石,石纹如龙之脊背,尾状,故名。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形象地描绘了这两处产石的地方,又赞美了这两种石质。
第四句,写歙砚的质地。歙砚,以制作精细著称于世。它质地细润,坚而不脆,发墨快而匀,不渗不胶,且经久耐用。这里用了“煮”字,说明歙砚的制作十分考究。
第五句,写歙砚的制作过程。从采石到成砚,都要经过很多工序。
第六句,写松烟石。松烟石,即松枝燃烧时冒出的烟所形成的石头,因烟色紫黑,所以叫松烟石。这里的“松烟生华滋”,是说这种石头质地细腻,能生出华滋般的香气。
末联两句是写歙砚的价值和地位。诗人自谦地说自己不过是文学老朽,但仍然愿意读诵这方砚上铭刻着浯溪的题记。“浯溪”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之碑,位于安徽黟县境内。这里以“都付”二字作结,意谓这方歙砚的价值和地位,已由它上面所铭刻的文字作了证明。言简意赅,余音袅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