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喜鳌举,未易自摧堕。
功名邂逅来,求则成大过。
壮年不艰苦,老即困寒饿。
消长理或然,要知非力可。
【赏析】: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正在长安求仕,不得志,于是退隐于青莲谷,在山中过着清静的生活,写下了许多反映隐居生活的诗篇。其中第一首诗“平昔喜鳌举,未易自摧堕”,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渴望与向往。然而,当诗人真正追求功名富贵时,却往往遭遇挫折和失败,甚至可能因此而走向衰亡。这种人生际遇使得诗人深感人生的无常与变幻,也更加坚定了他对名利得失的看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透露出他的无奈和困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得失的认识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又体现了他的人生哲理。
注释:
- 平昔喜鳌举:平昔,过去;喜,喜欢;鳌举,指巨鳌举起。比喻希望或抱负。
- 未易自摧堕:容易,容易地。摧坠,毁坏,坠落,这里指放弃追求。
- 功名邂逅来:功名,指名望和官爵;邂逅,偶然、不期而遇。指名望和官爵的偶然到来。
- 壮年不艰苦:壮年,指壮年时期;苦艰,艰难困苦。表示在壮年时期没有经历困难或艰辛的事情。
- 老即困寒饿:老,指老年;困寒饿,指贫困饥饿。表示到了老年就会面临贫困饥饿的困境。
- 消长理或然:消长,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理,道理;或然,必然。表示事物发展变化是必然的过程。
- 要知非力可:要,需要;知,知道;非,不是;力可,凭借力量可以做到。表示知道事情并非仅仅凭借力量就能解决的。
译文:
我向来喜欢雄心壮志的豪迈气概,不容易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有时候会突然获得功名利禄,但一旦追求起来就很可能陷入大错之中。年轻时我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到了老年时就可能会陷入贫困饥饿的境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而不是单纯依靠力量就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