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松须残腊,栽花宜早春。
移竹日随月,种麻月及辰。
旺方八卦定,农诗七月陈。
物性无不然,农业宜斤斤。

【注释】

莳:栽培。

须残腊:即农历十二月,指农历腊月。

栽花宜早春:指农历二月春天。

移竹日随月: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种麻月及辰:指农历五月或六月初。

旺方八卦定:指农历六月。

农诗七月陈:指农历七月。

物性无不然:物,泛指各种事物;性,本性、性质;无不然,没有例外。

农业宜斤斤:斤斤,形容非常精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种植松树、栽花、移竹、种麻等农业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首句“莳松须残腊”,意为种植松树要在农历腊月进行,即冬至之后。松树在冬季生长缓慢,需要较长时间养护,因此要等到农历腊月再进行种植。这里的“残”字,既表示时间上的接近,也暗示了种植松树的艰辛。

第二句“栽花宜早春”,意为种植花木应在农历二月春天进行。因为春天气温适宜,雨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是种植花木的最佳时节。这里的“宜”字,表达了作者对种植花木时机的重视。

第三句“移竹日随月”,意为移栽竹子要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因为竹子的生长速度较慢,需要长时间的养护,而月亮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因此要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确定移栽的时间。这里的“日随月”形象地描绘了移栽竹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四句“种麻月及辰”,意为种植麻类作物要在农历五月或六月初进行。这是因为麻类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尽早播种,以便尽早收获。这里的“及辰”意味着种植麻类作物的时间已经确定,可以开始行动了。

最后一句“旺方八卦定”,意谓选定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地方(即八卦中的“震卦”)来种植。这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中重视土地选择和方位选择的观念,认为不同的方位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属性,而某些方位更适合某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位置种植。

末句“农诗七月陈”,意为农事诗歌要在农历七月撰写。这是因为到了农历七月,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感受,他们会撰写农事诗歌。这里的“陈”字,意味着展示、分享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种植松树、栽花、移竹、种麻等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总结,展现了古人在农业生产中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