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

【注释】: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组诗作于公元845年(唐文宗开成八年)冬,诗人因应试落第后归隐鹿门山。诗中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清贫与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荣华富贵的淡泊之情和追求精神解脱的佛家思想。

赤城(山名):即赤城山,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

玉京:指天宫。《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王逸注:“言自天帝所居也。”

冠简:《礼记·祭法》:“王者必立七祀……报本反始也。故特祠司命之神东君焉,其尊号曰“昭明”。所以示不忘先也。”又据《汉书·郊祀志》:“太史公曰:‘自上古遗化而弗灭者,未有若斯者也。’”颜师古注引郑玄曰:“昭明,东方朔星也。”

奉香火:供奉神灵的烟火。

僧有之:指僧人有修行的机会。

道容易佛坐:佛教认为心外无物,万物皆空,一切皆为“道”,因此可以随意坐卧而不受拘束。

瞿昙:梵语的译音,指释迦牟尼,又称释迦,意译为“释迦”,意为“释迦族”。加巾裹:僧人头上包裹白布的头巾,以表示修行。

二家:指佛教和道家。人我:佛教讲究出世,道家讲究入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山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名利、荣华富贵的淡泊之情以及追求精神解脱的佛家思想。

首句“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赤城山,这座山如同仙境一样,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同时,诗人还供奉着神明的香烟和供品,以示对神明的敬意和虔诚。

次句“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态度和方式。他认为,僧人有修行的机会,可以随意地坐卧而不受拘束,这与佛教中的“道”相呼应。这里的“道”是指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接着两句“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描绘了诗人突然领悟到修行的境界,仿佛获得了真正的道法。这种境界使得他仿佛变成了一位僧人,头上包着白布头巾,象征着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最后两句“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荣华富贵的淡泊之情。他认为,尽管他不断地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但最终却无法真正听到神灵的声音,因为这两种追求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和冲突。因此,他只能选择放弃对名利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