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旗常。中宵天净,郊丘展采圆苍。肇禋三岁礼,圣天子为民,致福穰穰。凝旒亲奠玉,粲珠联、星斗垂芒。渐月转燔柴,露重烟断坛旁。
欢康。青霞催晓,六乐均调,响逐新阳。辇回天仗肃,庆千官抃舞,绣锦成行。鸡竿双凤阙,肆颁宣、恩动荣光。赞永御,萝图霈泽,常抚殊方。
【译文】
列旗常驻,中宵天净,郊祭展采圆苍。肇禋三岁礼,圣天子为民,致福穰穰。凝旒亲奠玉,粲珠联、星斗垂芒。渐月转燔柴,露重烟断坛旁。
欢康。青霞催晓,六乐均调,响逐新阳。辇回天仗肃,庆千官抃舞,绣锦成行。鸡竿双凤阙,肆颁宣、恩动荣光。赞永御,萝图霈泽,常抚殊方。
【注释】
列旗:指仪仗队。
常:常设,经常。
郊丘:指祭祀的场所。
“肇”字原义为“开始”,此处指开始三年郊祀礼。
肇:开始。
“致福穰穰”:意思是祈祝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凝旒:指皇帝不视朝,专心于祭祀。
“旒”即冕前的玉串,古代帝王冕前悬挂的玉串。这里指皇帝在祭祀时专心致志,不视朝。
“亲奠玉”:亲自奠献玉器。
“粲珠联”:形容玉器灿烂如珠,光彩夺目。
“星斗垂芒”:比喻玉器上的光芒四射。
“渐月转”:《汉书·郊祀志》载:“汉元鼎四年(前113),武帝东巡海上,行赏赐,登琅邪台,望见光芒,问太史曰:‘何乃壮丽也?’对曰:‘此东海玄鸟,命曰‘含利’,获者占为封公。’……其夕,复梦与若君俱。”“渐月转”即指日食现象。
“燔柴”:《周礼·春官宗伯》:“以槱燎祀昊天上帝。”注:“燔柴为柴火。”这里指皇帝用火焚烧柴草以祭祀天帝。
“露重烟断”:指祭祀时,露水很重,烟雾散尽。
“康”:欢乐的意思。
《诗·小雅·斯干》中有“尸鸠在桑,之子无裳”,这里引作典故。
“六乐”:指古代音乐。
“辇回”:指车驾回宫。
“庆千官”:《尚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并听胪言诏命。”孔颖达疏:“麻冕黼裳,所以明尊位;由宾阶,所以示卑敬;并听诏书之命。”这里指百官庆祝皇上归来。
“绣锦”:指彩绣的云气。
“鸡竿”:《史记·封禅书》:“自五凤以来,天下殷富,各奏乐起舞,作俳优。”又《汉书·东方朔传》:“上尝欲观乎泰山卑衍之上,齐人徐勃上书谏曰:‘陛下后神圣体,而躬亲至泰山,百姓之力也。”又据《汉书·西域传》,汉武帝曾遣使求神仙不死之药于大宛国。这里的鸡竿是比喻使者。
“肆颁”:颁布。
“萝图”:《汉书·王莽传》有“萝图群生”句。这里泛指各种恩典。
“霈泽”:指恩泽广泛地施给百姓。
“殊方”:《三国志·吴书·孙皓传》:“今四方皆平,惟吴未宾。”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汉武帝祭祀天地和祈求神灵赐福的场景。全诗押韵规整,音韵铿锵,富有节奏感。诗中既有宏大的祭祀场面,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既有对皇帝虔诚祭祀的描述,又有对百姓欢欣鼓舞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