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
地形通柏谷,秋色满榆关。
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
注释:
- 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
- 青骊:指青色的马或车。
- 侠气:豪爽之气,这里指豪迈的性格,豪放不羁。
- 刀环:古代兵器的一种,形状像圆形的刀柄。
-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
- 入幕:进入帐篷,这里比喻进入官场。
- 沙尘暗:形容尘土飞扬,昏暗不明。
- 临风鼓角闲:形容战场上的鼓声和号角声在风中回荡,给人一种闲暇、宁静的感觉。
- 地形通柏谷,秋色满榆关。
- 地形通柏谷:形容地势开阔,可以直达柏谷山。
- 秋色满榆关:形容秋天的景象,如金黄色的落叶覆盖了整个榆关(地名)。
- 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
- 谁复轻儒者:是谁还会轻视那些有学问的人?
- 淹:耽搁,耽误。这里是说有学问的人不会被琐事所困,能从容应对各种事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作品,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威胜军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
首句“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描绘了一幅豪迈的画面:青色的马匹奔腾而过,马蹄激起的水花如同刀环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豪爽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里的“侠气”一词,不仅描述了诗人的气质,也体现了他对于历史的豪情壮志。
第二句“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则转入对战场的描述。在这里,诗人用“入幕”和“临风”两个动词,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气势磅礴的场景。而“沙尘暗”和“鼓角闲”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紧张,后者则透露出一种悠闲和宁静的氛围。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第三句“地形通柏谷,秋色满榆关”,则是对景物的描写。诗人以“地形通柏谷”来形容地势的开阔和平坦,以“秋色满榆关”来描绘秋天的景象。这些诗句不仅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一句“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则是对儒者的评价。诗人认为儒者们应该不被世俗所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事务。这里的“难淹笔砚间”意味着儒者们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这种评价既体现了诗人对儒者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现实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威胜军的描绘和对儒者的赞颂,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