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秋日咏蝉

《秋日咏蝉》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蝉之喜好高燥,以群虫喜炎热反衬其独爱高阴;颔联写蝉在叶上栖息,以清声出林比喻其声音悠扬;颈联写蝉在人闲时鸣叫,以风急杂砧比喻其叫声哀怨凄凉;尾联写蝉常忧被斧砍伤,以螗斧为喻表达其对生存的担忧。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清新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蝉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诗词原文: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注释:

群虫:指其他虫子。

此独:指它。

薄蜕:薄弱的蜕壳。

聊依:暂且依偎、栖息。

清声:清脆悦耳的声音。

已:已经。

衰节:凋敝的节气。

虚腹:空虚的肚子。

曾:竟然、居然。

螗斧:用刀斧砍伐树木的工具。

赏析:

《秋日咏蝉》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秋日咏蝉”为题,描绘了秋日里一只孤独地栖息在树上的蝉的情景。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生态平衡的情感。

首联“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通过对比,展现了蝉与其他虫子的不同之处。蝉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受到诗人的关注和赞美。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蝉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也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颔联“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进一步描绘了蝉在树叶上栖息和鸣叫的情景。蝉在树叶上休息,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既展示了蝉的生活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蝉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三联分别从听觉、视觉和情感三个角度描述了诗人感受到的蝉的状态。“人闲感衰节”,暗示了诗人在闲暇之时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和季节的变化;“风急杂遥砧”,则是诗人感受到了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而“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则反映了蝉因担心被砍伐而感到忧虑的心情。

最后一句“常忧螗斧侵”更是将蝉的忧虑之情推向高潮。蝉虽然生活在自然界中,但也面临着被砍伐的威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和担忧。

《秋日咏蝉》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生态平衡的情感。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