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劫火已镕像,樛枝宁改烟。
根拿怪石入,节驳苍苔坚。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注释】

施景仁:北宋文学家,字景仁,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曾为礼部尚书。诗作多描写山水,风格清婉。

泗州普照王寺古桧:指位于泗州(治所在今天的江苏盱眙县)的普照王寺内的一棵古桧树。相传这棵树生长了千年。

淮上:即淮河之上。

莫知年:没有人知道这棵树有多少岁。

劫火:佛教语,指劫数中的大难或大灾变。此处指大火烧毁。

樛枝:弯曲的树枝。

根拿怪石入:用一根粗大的铁棍将古桧树从根部挖起。

节驳:指树干上的节疤交错错落。

浮波箭:传说中天上飞过的箭。

空嗟:徒自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施景仁邀咏”为开头点明主题,表明自己是在应邀而作,因此诗的风格是清婉的。

首句“来寻淮上寺”,点出了自己的行踪,并交代了自己的行动目的——寻找“淮上寺”。淮水之南,有著名的泗州普照王寺;寺内有一棵千年古桧,被诗人视为稀世之宝。

次句“老桧莫知年”,诗人赞叹古桧之古老,并感叹其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岁月蹉跎,已无法知晓它究竟有多长了。这句诗既赞美古桧之古老,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之感。

颔联“劫火已镕像,樛枝宁改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古桧的沧桑变迁和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在大火中,古桧依然巍然屹立,仿佛与世无争,只是默默地守护着它的信徒们。这里的“劫火”指的是大火,“镕”是熔化的意思。

颈联“根拿怪石入,节驳苍苔坚”,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古桧的生长环境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一根粗大的铁棍从根部伸入其中,将古桧从地下拔起。而那根古桧的节疤交错错落,就像苍苔一样坚韧。

尾联“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诗人通过询问“浮波箭”(一种传说中的神箭)来表达自己对古桧传承的敬仰之情,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惋惜。这里的“浮波箭”指的是传说中的神箭,据说它能飞到天上。

这首诗通过对古桧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古桧传承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才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