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事耕穫,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
注释:
岸贫
无能事耕穫,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
译文:
岸边的穷人只能做无用功去耕种收获,也没有鸡和猪等家禽家畜。
烧煮贝壳,晒晾竹筏上的水垢,编草做成屋舍,用青藤编织成门户。
野地中芦草编成屋子,青藤缠绕着篱笆。
孩子拿着荷叶当帽子,用来遮太阳,防止蚊虫叮咬。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贫穷的农民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岸贫”二字,点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贫穷。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这位农民的生活场景。他无力耕种收获,也没有养禽蓄兽;他用烧煮贝壳,晒晾竹筏上的水垢来换取一点食物;他用野草编制屋子,用青藤编织门户;他的孩子只能用荷叶当帽子,用来遮太阳,防止蚊虫叮咬。这首诗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贫困农民的生活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