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霅前溪白,苍苍后岭巍。
人疑槎上客,星合蚌中晖。
影转阑干迥,杯行漏鼓稀。
只知夸粉黛,不向桂边归。

《依韵和正仲赋杨兵部吴兴五题》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前溪白浪滚滚,后岭巍峨高耸。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将人比作槎上的客人,星比作蚌中的光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句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六一居士,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与苏舜钦并称为“梅苏”,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梅”。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平易,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已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后人广泛传颂。

在这首诗中,梅尧臣用词精炼而富有韵味的五言律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中。前两句“霅霅前溪白,苍苍后岭巍”勾勒出一个宁静的画面,前溪的水波清澈见底,后岭的山峦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又用“人疑槎上客,星合蚌中晖”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卷的细节,仿佛真的有位来自远方的客人坐在槎上,星光照耀着如蚌壳般的山峰,显得格外璀璨。

第三联“影转阑干迥,杯行漏鼓稀”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些许寂寞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夜晚,只有自己的影儿随着栏杆的转动而移动,而远处传来的漏鼓声却越来越稀少,这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最后一句“只知夸粉黛,不向桂边归”,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厌倦与向往。这里的“粉黛”指的是女子的妆容,而“桂边”则是指桂花盛开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宁愿在桂花盛开的地方度过余生的愿望,也不愿回到那个繁华的世界。

梅尧臣通过这首《依韵和正仲赋杨兵部吴兴五题》,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更深入地反映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深刻反思,梅尧臣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艺术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