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光抱城去,山翠落樽前。
鲁叟欲浮海,楚人休问天。
野云将拂幔,水鸟不惊船。
历览谁能赋,今闻太守贤。

【注释】

淮光:指淮河的光辉。鲁叟:指鲁国的贤人。楚人:指楚国人。野云:指天空中的云朵。水鸟:指水中的鸟儿。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景,点明题旨。“淮光”即淮南的水色,“抱城去”是形容水色环绕着城墙,好像把城包围起来一样。次句写登高临下的所见。山翠、樽前,都是写眼前之景。第三句写登高观海。鲁国贤人欲浮大海,楚人休问天。鲁国和楚国都以多贤才而著名,但这里却用鲁国贤人欲浮大海,楚人休问天的反义,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贤人的敬重。末两句写登临览胜。“野云将拂幔,水鸟不惊船。”这两句是写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景色。“幔”为帷帐,“惊船”即惊飞的船。野云将拂幔,水鸟不惊船,都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意境。“历览谁能赋?今闻太守贤。”“今闻太守贤”与“鲁叟欲浮海,楚人休问天”相呼应。意思是说,在如此美景面前,又有谁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呢?今天听到的是太守的佳作。最后一句,既是赞叹太守的佳作,也是称赞太守本人。整首诗写得自然流畅,意境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