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
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
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
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
【注释】
梅花:腊月前江南溪上的野梅。
艳薄:色彩浅淡。
同鹄羽:指鹤的羽毛洁白如雪。
粉寒:花瓣白色如霜。
桃根:即桃花,有妹:指桃树。
杏树:为邻:指杏树相邻。
楚客:指诗人自己,楚地人称客人。吹玉笛:吹奏玉制的笛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江南腊月里漫步于溪边,看到野梅枝头挂满了洁白的梅花,不禁吟诵起这首咏梅的绝句。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期间的作品,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情山水之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不灭的追求。
首句“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江南腊月,天气寒冷,然而溪上却生长着许多野梅,它们在寒风中挺立,显得格外坚韧。诗人用“照水”来形容野梅的颜色,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次句“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进一步描绘了野梅的形态和特点。野梅的颜色浅淡,仿佛是与天鹅的羽毛相媲美;它的花朵白得像霜一样,但却从不追随蜜蜂的脚步而去。诗人用“同鹄羽”、“粉寒”等词语来形容野梅的美丽和独特,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三、四两句“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继续描绘了溪边的环境与野梅的相伴关系。桃花树下有一个姑娘正在忍受寒冷的痛苦,杏树旁边还有一个邻居也在承受着枯萎的命运。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姑娘和邻居比作桃花和杏树,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和遭遇。
最后两句“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以诗人的口吻结束全诗。诗人劝诫那些在溪边吹奏玉笛的人,不要再吹下去了,因为梅花已经凋谢,再也无法欣赏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消逝的惋惜之情,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腊月野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