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太守随车雨,昨夜云从岘首生。
候吏莫辞弓箙重,春泥初著马蹄轻。
朝穿锦石江滩润,暮入烟堤竹屋鸣。
却叹当年杜元凯,沉碑空爱异时名。
【注释】
荆州:指荆州州城。
马少卿:指诗人好友马怀素(字少卿)。
襄阳:古郡,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岘首: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南。相传战国时,楚国将领司马相如登此山,望江流,感慨不已,遂将山名改为”岘”。
候吏:负责传递文书和传达命令的官员。
莫辞弓箙重:莫说携带弓箭和箭袋不方便。
春泥:春天的泥土。
锦石:彩色石铺成的地面。
烟堤:烟雾缭绕的堤岸。
竹屋:用竹子盖成的房屋。
却叹当年杜元凯:叹息当年的杜预,他曾经在晋朝做官,后来隐居在襄阳,与友人马怀素一起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佳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马怀素到襄阳任职时所写的一首五律。全诗四十六个字,分为八句,每句七个字,节奏明快,对偶工整。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六句描绘了马怀素赴任襄阳时的旅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荆州太守随车雨,昨夜云从岘首生”,描绘了马怀素赴任襄阳时的旅途景象。荆州太守的车驾跟随着细雨,昨夜的云彩从襄阳的岘山生长出来。这两句话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四句”候吏莫辞弓箙重,春泥初著马蹄轻”,进一步描绘了马怀素赴任襄阳时的旅途景象。候吏不要嫌带着弓袋太重,春泥刚刚覆盖着马蹄,显得格外轻松。这两句话通过对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马怀素赴任襄阳时的情景。
第五、六句”朝穿锦石江滩润,暮入烟堤竹屋鸣”,继续描绘了马怀素赴任襄阳时的情景。早上穿过五彩斑斓的江边沙滩,夜晚走进烟雾缭绕的堤岸上的竹屋中,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叫声。这两句话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详细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马怀素赴任襄阳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他的忙碌与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却叹当年杜元凯,沉碑空爱异时名”,则转入了对马怀素的评价。诗人叹息当年杜预,他曾经在晋朝做官,后来隐居在襄阳,与友人马怀素一起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佳作。然而如今马怀素却在襄阳留下了一座沉碑,而自己只能在异时怀念他的名声。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马怀素的羡慕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