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匈奴来告哀,殿门不识桃花开。
今闻君去作吊使,正值雁嗥从北回。
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
归看车马汗流沫,逃暑为传河朔杯。
【注释】
昨日:昨天。
匈奴:古代北方民族的统称。这里借指契丹。
殿门:皇宫正门,即宫门。
桃花开:比喻春天到了。
君:李锡的敬称。
吊慰:慰问。
雁嗥:雁鸣声。
北回:向北飞回。
黄云:形容风势很猛烈。
枯荄(gāi):枯草。
归看:返回时看看。
车马汗流沫:形容旅途劳顿。
逃暑:避开炎热。
河朔杯:指酒。河朔为黄河以北地区,这里泛指河北、山西一带,是唐时的产酒区。
赏析:
此诗作于天圣三年(1025)冬。作者在《送李君锡学士使契丹吊慰》中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昨日匈奴来告哀,殿门不识桃花开。” 昨天,契丹使者带着悲伤来到京城,皇帝还不认识他,更不知道桃花已经开放了。“殿门”是皇宫的正门。诗人用“不识”一词,写出了契丹使者的失态和对朝廷的失望之情。“桃花”,是春的使者,也是爱情的象征。“开”,是盛开,而不是刚刚绽放。这里的“开”,暗示着春天的来临,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今闻君去作吊使,正值雁嗥从北回。”现在听说你去了契丹,正在那里进行慰问工作。这时,大雁正从北方飞回来。“雁嗥”,是大雁鸣叫的声音,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声音。“北回”,是大雁向北飞回的意思。这里的“回”,是指归来的意思。这里的“回”,既指大雁归来,也暗指作者的离别之愁。
“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风卷起黄云,没有远近之分;山上留着雪,还是那些枯死的草根。这里的“卷”、“留”都是动词,表示动作的进行。“黄云”,“黄”指的是颜色,“云”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这里,诗人以色彩鲜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物来表现契丹使者的形象。“黄云”象征着契丹使者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契丹使者的到来给京城带来的影响。“卷”、“留”则形象地描绘出契丹使者在京城的活动轨迹。
“归看车马汗流沫,逃暑为传河朔杯。”回到京城后,我看到了你们那疲惫不堪的身影。为了躲避夏天的炎热,你们将河北、山西一带的美酒带到了京城,让我品尝了这美味的佳酿。这里的“汗流沫”,是形容车马行走时尘土飞扬的情景。这里的“逃暑”,是形容躲避炎热的意思。这里的“河朔”,是河北、山西一带的简称,这里泛指唐时的产酒区,也就是河北、山西一带。这里的“杯”,是名词,指的是美酒。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契丹使者对中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与中原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契丹使者的描写,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它不仅展现了契丹使者在京城的形象,也展示了契丹使者与中原人民的友好往来。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契丹人的尊敬和友好之情,以及他对中原文化的喜爱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