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树高槐雪压条,沉沉古屋蔽疏寮。
每嗟守印如枯木,欲弃明珠学纬萧。
渐老但知贫贱乐,向来徒用岁时销。
新年不管鱼龙跃,安得乘风入剡樵。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辙,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这首诗是苏辙在元佑元年(1086)春,时年五十九岁时写给苏轼的一封回信,信中他回忆了与苏东坡的友情,并表达了他对仕途的看法。
次韵和永叔
省树高槐雪压条,沉沉古屋蔽疏寮。
每嗟守印如枯木,欲弃明珠学纬萧。
渐老但知贫贱乐,向来徒用岁时销。
新年不管鱼龙跃,安得乘风入剡樵。
译文:
高高的槐树顶着大雪,古旧房屋遮蔽着小屋;
常常遗憾地感叹,我像枯死的树木,
想要放弃明珠般的官位,去学习纬萧;
年纪越来越大,只懂得享受贫穷快乐;
以前总是浪费时间,消磨时间。
新年到了,不管什么鱼跃龙门、鸟飞腾空,
怎么能乘风而去,去剡山采樵?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给苏轼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了他对仕途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省树高槐雪压条”,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高高的槐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只有树枝上挂着几片雪花,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的“沉沉古屋”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古旧的房屋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显得更加陈旧和破败。诗人用这些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心境。
接着诗人说:“每嗟守印如枯木,欲弃明珠学纬萧。”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他感叹自己像一棵被冰雪压弯的枯树,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想要放弃这珍贵的官位,去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守印”指的是做官,而“明珠”则是比喻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然后诗人又说:“渐老但知贫贱乐,向来徒用岁时销。”这里的“但”字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辛酸。他感叹自己虽然年纪渐长,但是却只懂得追求贫贱的快乐,而不是像年轻时那样挥霍时光。而“岁时销”则指过去的时光已经消逝,无法挽回。这里的叹息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一句“新年不管鱼龙跃,安得乘风入剡樵”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尽管新年已经到来,但是诗人却不再关心那些鱼龙跳跃的事情,而是专心致志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希望能够借助风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就像去剡山采集柴火一样。这里的“乘风”意味着借助机会或力量,而“入剡”则是指到剡山去。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它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勇气。这首诗是苏辙晚年的作品,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