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春风有后先,但逢佳处去扬鞭。
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放与晓寒能几许,即看芳意不多偏。
古来闲气争强弱,谩费黄金抛楚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闲逸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莫问春风有后先,但逢佳处去扬鞭。
    译文:不要询问春风何时到来,只要找到美景便挥鞭驰骋。
    注释:春风代表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顺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不在乎这些自然规律,而更关心的是眼前的美景。”扬鞭”意味着骑马前行,象征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2. 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译文:桃花洞遥远而难以辨认,杏树坛荒芜而踪迹可寻。
    注释:桃花和杏花都是春天里常见的花卉,它们在诗人眼中代表了春天的魅力。”远迷”和”荒迹”都暗示了景物的朦胧和消失,给人一种空灵而遥远的感觉。

  3. 放与晓寒能几许,即看芳意不多偏。
    译文:清晨的寒意能持续多久呢?很快便会看到花朵的芬芳。
    注释:这里的”放”可能是指开放的状态,也可能是形容景色给人的感觉。”晓寒”指的是黎明时分的寒冷,而”芳意”则是指花朵的芳香。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短暂存在的感叹。

  4. 古来闲气争强弱,谩费黄金抛楚权。
    译文:自古以来,权力之争就像花香一样,徒劳地浪费了黄金。
    注释:这里用”闲气”比喻政治上的争斗,”强弱”则指权力的大小差异。诗人用这种比喻批评了那些为了权力而争斗的人,认为他们只是白白浪费了资源。”谩费黄金”指的是花费大量的金钱,而”抛楚权”则是将权力抛弃,没有利用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批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逸生活的追求。诗人以春风、桃花、杏树等意象,传达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用讽刺的语气,批评了那些权力斗争的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哲理,是刘禹锡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