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述了陕西都运彭待制前往塞下和关中的行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译文:
塞下的士兵难以远离战场,关中的粮食尚未丰足。
你的心情与汉文帝相似,确保了粮道的畅通。

注释:
塞下:指边塞地带。
粟(sù):古代的一种粮食,如小米、玉米等。
君心同汉帝:你的心情如同汉文帝一样稳重和仁爱。
粮道:即粮食供应的道路。
萧何: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封为酂侯。

赏析:
首联“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表达了塞下战事的艰难以及关中地区粮食供应的不足。这是对当时战争环境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诗人对前线将士的关切之情。

颔联“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则赞颂了彭待制的忠诚和才干。这里的“汉帝”暗指汉文帝,而“萧何”则是古代著名的良臣,此处比喻彭待制像萧何一样为百姓着想,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

颈联“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描绘了彭待制行进在道路上的情景,马蹄声和车辙印都显得那么和谐而有力,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尾联“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则赞美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既有险峻的地形又有壮丽的山川,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则表达了彭待制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贤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塞下战事的描述、对彭待制的赞誉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传达出了作者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