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鸟不下,谁复过我庐。
忽闻扣门者,偶出问何如。
云是山阳吏,太守遣置书。
自惟久穷困,游子安念予。
淮阴况要津,宾馆无暂虚。
岂意有所逮,委曲情未疏。
报言愧不腼,聊以谢兴居。
【注释】
寄:托人带书信。楚州:今江苏淮安,当时属淮南路。山阳:今江苏淮安市西南,当时属淮南路。云是:说是。太守:指淮阴县令王禹偁。穷困:贫困,不得志。要津:交通要道。委曲情未疏:意思是说,虽然有求于他而未能得到,但他的情意还是不减。报言愧不腼:意思是说我惭愧不能厚颜地拒绝他的好意。聊以谢兴居:意思是说姑且用此话来安慰一下自己。
【译文】
正午鸟儿都不飞,谁还会经过我的茅庐!
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我出门一看,原来是山阳县令派来的邮差。
自思久已穷困潦倒,游子怎能想念我?
淮阴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宾馆里没有闲杂人员。
哪知你对我有所照顾,我的处境虽窘但对你的情意并未减少。
回赠信中说对不起自己不够谦虚,姑且以此向你们表示谢意。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者在《上梁州》一诗中表达了“穷居寡交”,因而对亲友“无所复顾”的思想,所以这首诗中也流露出了与《上梁州》相似的感情。
首联点题:“亭午鸟不下,谁复过我庐?”这两句写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和清静的环境。亭午时分,太阳高悬,鸟儿不再飞翔,没有人再来探望诗人。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诗人在亭午时分独自居住,无人来访,这种孤寂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痛苦。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彷徨。
颔联写诗人意外地收到来自远方的信使。信使的到来打破了诗人的孤独,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然而,当他看到信中的署名时,又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原来,信使是淮阴县令派遣而来,目的是要将一封书信交到诗人的手中。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与淮阴县令之间微妙的关系。尽管诗人对这种关系心存疑虑和不安,但他仍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接到信之后,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境遇和未来。他想到了自己多年来一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心中不免感到有些遗憾和自责。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并非无能之人,只是暂时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而已。因此,他决定将这次经历作为一次教训和启示,用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向上。
尾联则是诗人对淮阴县令的一种回应和感谢。他感激县令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表示自己将不负厚望,继续努力前行。这里的“愧不腼”三字表明了诗人的谦逊和坦诚;而“聊以谢兴居”则暗示了他将以此次经历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渴望关爱但又不失自尊的形象。同时,诗人也借由这封信使主人公与读者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使得诗歌更具有了感染力和共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