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绤,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和蔡仲谋苦热》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梅尧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述了大热天气下万物的不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力顽强和人们适应环境能力有限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类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诗中的“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等句子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敬畏和赞美。}

{《和蔡仲谋苦热》是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与人们如何适应这种高温环境。首句“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夏季高温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压力,使万物无处可避。接着,诗中用“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来形容天气的干燥和炎热,以及这种高温对人们生理的影响。接下来的两句“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进一步强调了高温对生物的影响,使得它们都难以忍受,不得不寻找阴凉之处。

人类在面对这样的高温环境时,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这句话表明人们在炎热天气下会穿着轻薄的衣服以减少热量的吸收,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凉爽环境的向往。而“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则展示了人类建筑的巧妙,尽管房屋是人造的遮蔽物,但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仍然无法阻止炎热的侵袭。最后两句“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人们是否能从自然中获得清凉?这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呼应,都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诗句赏析:

  • 标题:《和蔡仲谋苦热》
  • 作者:梅尧臣
  • 原文: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 注释
  1. 大热曝万物:形容天气异常炎热,万物无处可藏。
  2. 燥者欲出火:描述了干燥的环境,使人感觉像是要从身体中冒出火来一样。
  3. 液者欲流膏:形容湿气重,使人感到皮肤黏腻如流膏。
  4. 飞鸟厌其羽:鸟儿厌倦了它们的羽毛。
  5. 走兽厌其毛:野兽也厌倦了它们的毛发。
  6. 絺綌:薄纱或细葛布,一种轻透的衣物。
  7. 冠袍:指戴在头上和穿在身上的衣服。
  8. 广厦虽云托:尽管是高大的建筑,但仍然挡不住烈日的照射。
  9. 呼风不动毫:即便有风,也吹不动这些建筑物。
  10. 林泉间:指山中的清泉和树林之间。
  11. 何以异我曹:为什么山林间的清凉与我等人间不同呢?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形式,生动描绘了夏日的炎热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首句直接点明主题,然后通过具体的描述展现了夏日的酷热如何影响到动植物甚至人类的日常生活。

第二句“燥者欲出火”,形象地表达了因干燥而引发的不适感,如同体内有火焰要喷出一样。接下来四句继续描绘人们在这种高温下的各种反应和困扰:飞鸟厌倦了它们的羽毛,走兽厌倦了它们的毛发,连人也因为炙热而感到不安。这里的描述充满了动态感和紧迫感,让人仿佛能听见热气的蒸腾声和人们的喘息声。

第五六句“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指出即便是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们也会选择穿上轻薄的衣物来寻求一丝凉快。这反映了人类对舒适和凉爽的本能追求。

最后两句“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则是对前面所有描述的总结和升华,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即使是巨大的建筑也无法阻挡炎热的侵袭,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难以抵抗这股热浪。这里蕴含着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炎热天气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夏日高温给人带来的困扰和压力。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描述,梅尧臣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