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小雀雏,气力苦未长。
乘暄学调羽,忽挂蜘蛛网。
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
乃为人所探,不是虫丝枉。

【注释】稚子:指幼小的鸟儿。屋头:指鸟窝。气力:精力。乘暄:乘着阳光。调羽:学飞。挂网:被网捕住。啁啾:鸟叫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一只小鸟的遭遇来反映现实社会中弱小者的苦难和不幸。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小节,前四句是第一、二节,后四句是第三、四节。

第一、二节,写小鸟初生时的娇嫩可爱及它的天真幼稚、不知危险。“稚子”即小鸟,“获雀雏”指小鸟刚生下来不久,还没有长出翅膀。“屋头小雀雏,气力苦未长。”屋檐下,有一只初生的小麻雀儿,它尚未长成大鸟。“乘暄”,乘着暖和的风,即利用阳光,这是小麻雀儿学会飞翔时的动作。“忽挂蜘蛛网”,“挂”是碰上的意思,小鸟刚刚学会飞,就碰上了网。这里既写出了小鸟的天真幼稚,又写出了小鸟的无知和脆弱。

第三、四节,写小鸟在网中挣扎求脱,而母鸟无法救助,最后落入人手中,说明小鸟的命运已定。“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啁啾”是小鸟的叫声,“空下上”是形容小鸟的无力挣扎和徒劳无益。“乃为人所探,不是虫丝枉。”小鸟终于被捕,但作者并不同情小鸟。他以讽刺的口吻说:“原来是有人把它捉去,并不是因为什么虫子的线索(丝)!”

这首诗虽然只有六句话,但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揭露了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关心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把小麻雀儿当作人来描写,使小麻雀儿显得栩栩如生,富有人情味。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