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赤龙将欲飞,瘦蛟在泥云未归。
冰茧煮灰寒水击,长大王孙抱饥色。
谁知适自下乡来,日昃可哀犹未食。
菰饭白浆持与君,王孙王孙何复云。
”`
哀王孙(唐·杜甫)泗水赤龙将欲飞,瘦蛟在泥云未归。
冰茧煮灰寒水击,长大王孙抱饥色。
谁言适自下乡来,日昃可哀犹未食。
菰饭白浆持与君,王孙王孙何复云。
赏析:
《哀王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诗中描绘了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仓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记叙了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极将治的历程。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乱中人们的生活困苦和社会动荡。
首句“泗水赤龙将欲飞”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赤龙比作即将腾飞的龙,形象地表达了河水暴涨,龙腾九天的壮丽景象。接着第二句通过“瘦蛟在泥云未归”描绘出一幅蛟龙困于泥潭之中的图景,既表现了其力量的不足,也反映了其命运的无奈,增添了诗句的戏剧张力。第三句“冰茧煮灰寒水击”则以冰冷的茧和寒水的击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王孙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助。第四句“长大王孙抱饥色”直接点明了王孙们的饥饿困境,体现了他们因战乱而失去生活来源,只能忍受饥饿的痛苦。
第五六句“谁知谪自下乡来,日昊可哀犹未食”进一步揭示了王孙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被贬谪到民间,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仍然坚持着对生活的期望和勇气。最后两句“菰饭白浆持与君,王孙王孙何复云”则是杜甫对王孙们的安慰和鼓励,他希望通过提供食物来表达对他们的关怀之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展现了杜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哀王孙》作为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