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
虚沙归岛屿,寒浪漱窍隙。
下过白鱼尾,上有苍獭迹。
平岗自相连,野箨鸣风栎。
淮岸
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
虚沙归岛屿,寒浪漱窍隙。
下过白鱼尾,上有苍獭迹。
平岗自相连,野箨鸣风栎。
【注释】
- 淮:河流,这里指淮河。
- 刷:洗刷。
- 峭瘦:形容山势高耸而陡峭,瘦削。
- 归岛屿:回到小岛或岛屿上。
- 漱:水流冲刷。
- 白鱼尾:白色鱼鳍状物体,可能指的是白色的小鱼或浮游物等。
- 苍獭:一种水獭的别称。
- 平岗:平坦的山坡。
- 野箨(tuò):未成熟的竹笋外皮。
- 鸣风栎: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畔秋天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淮河两岸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秋水刷土骨”,以“刷”字形象地描绘了秋水的清澈与流动,仿佛是一把刷子将泥土的粗糙与陈旧洗净,使之变得干净利落。这句诗既点明了时间是秋天,也暗示了秋天的景色与夏天大不相同,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峭瘦如老石”,诗人用“峭瘦”来形容淮河两岸的山势,如同老朽的石头一样坚硬而陡峭。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淮河两岸的壮丽与险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虚沙归岛屿”,“虚沙”是指沙子上的空隙,而“归岛屿”则表示这些空隙最终汇入到某个特定的地点——岛屿上。这个细节描写既富有诗意,又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那细碎的沙子在秋风中飘洒,最终汇聚到某个神秘的地方。
第四句“寒浪漱窍隙”,“寒浪”与前两句的“秋水”相呼应,都表现出了季节的变化与气候的特点。而“漱窍隙”则形象地描绘了寒浪冲刷着河床的细小缝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更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五至七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淮河两岸的秋景。“白鱼尾”、“苍獭迹”都是对动物的描绘,前者可能是某种鱼类的尾巴,后者则是水獭在岸边留下的足迹。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平岗自相连,野箨鸣风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结束了对淮河两岸秋景的描绘。其中,“平岗”指的是平坦的山坡,而“野箨鸣风栎”则描述了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句诗既总结了前面的景物描绘,又为整首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河两岸的秋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魅力。诗人运用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整首诗读起来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