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日霏霏,碧花生叠叠。
水边有神女,妆去遗翠靥。
岸侧小家妇,不知所宜惬。
未得未还人,自将浑面帖。

注释:

水次藓花:在水边。

秋雨日霏霏,碧花生叠叠:秋天的细雨绵绵不绝,水面上的碧绿的水草层层叠叠。

水边有神女,妆去遗翠靥:河边有位仙女,她离开后只留下了翠绿色的耳坠。

岸侧小家妇,不知所宜惬:岸边的一位普通女子,不知道该如何取悦自己。

未得未还人,自将浑面帖:没有得到的人,就把自己弄得像一张没有表情的面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性容貌和内心世界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女性外貌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女性的美丑观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首句“水次藓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秋雨中的水边,碧绿的水草层层叠叠,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里的“水次”指的是水边,“藓花”则是指苔藓植物的花。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颜色通常比较鲜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人通过“水边有神女,妆去遗翠靥”这两句话,进一步描绘了女性的美丽。这里所说的“神女”,可以理解为美丽而神秘的女性,她们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而“翠靥”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妆容,用翠绿色的东西装饰在脸颊上,使其更加娇美动人。

诗人转向对岸边一位普通女子的描述。她在河边独自站立,不知道该如何取悦自己。这里的“岸侧”指的是河岸的侧面,而“小家妇”则指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这位女子可能来自一个小家碧玉,但她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她的内心充满了迷茫和无奈,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一句“未得未还人,自将浑面帖”,则是诗人对这位女子内心的揭示。她虽然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欣赏,但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她把自己的面容弄得像一张没有表情的面孔,不再展示自己的真实面貌。这种失去自我的表现,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揭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孤独的女性形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