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注释】:得到了余干李尉的信,信中收录了唐代人于越亭的诗歌,于是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注释】:余干县靠近越州,这里用“越”来代指余干,“越之鄙”指的是越州的边缘地带。在古代,人们常常以自然景观作为比喻来表达情感,如“山清水秀”。这句诗用“余水”和“琵琶尾”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越州边缘的自然美景。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注释】:琵琶每天都能听到秋天的声音,就像秋天一样,而大雁经过洞庭湖时,湖水被吹动,就像秋风扫过苇草一般。这里的“秋声”和“秋”都指秋天的景象,“雁过洞庭”则描述了洞庭湖的景色。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注释】:天上的南斗星撞击湖面,使得湖面平静下来,就像一把锋利的长刀划破了湖水一样。这里的“南斗”是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而“长刀剡锋碧耳耳”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湖面的波纹被划破的情景。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注释】:美丽的嫦娥在夜晚出现在寒冷的溪边,她的青铜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照亮了几十里的距离。这里的“姱娥”是指嫦娥,而“寒溪”则形容夜晚的溪水寒冷。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注释】:早上因为收到来自吴地客人的信件,所以用轻薄的纸张来书写,每一张纸就像是蚕丝一样细腻。这里的“吴客”是指来自吴地的人,“幅蒲轻”则形容用轻盈的纸张来写信。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