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堤多长榆,落荚鹅眼小。
其下迅黄流,其上鸣黄鸟。
安知舟中人,黑鬓日已少。
千里归大梁,玉笙闻䆗窕。
终朝不成曲,幽响在林表。
莫羡沙路行,金鞭驰袅袅。
诗句释义与赏析:
古堤多长榆,落荚鹅眼小。其下迅黄流,其上鸣黄鸟。
注释:古堤(古老的堤坝),榆树(榆树), 落荚(落叶),鹅眼(鹅卵石,这里指代小石子),黄流(黄色的水流)。迅(迅速), 鸣(鸣叫)黄鸟(黄莺)。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汴河堤防的景象,榆树上的叶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落下,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黄莺在枝头欢唱。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安知舟中人,黑鬓日已少。
注释:何知(何曾知晓),舟中人(坐在船上的人),黑鬓(黑色的头发),日已少(太阳已经渐渐西斜)。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易老。诗人通过询问坐在船上不知疲倦的人,暗示他们可能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或岁月,暗合了“光阴似箭”的主题。千里归大梁,玉笙闻䆗窕。
注释:千里(形容距离之远),大梁(即今天的开封市,历史上的都城),玉笙(精美的乐器),䆗窕(和谐美妙的声音)。
赏析:诗人以“千里归大梁”来描绘旅途的漫长和辛苦,而“玉笙闻䆗窕”则表达了归来时的愉悦和满足。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归家后的欢乐之间的巨大差异。终朝不成曲,幽响在林表。
注释:终朝(整日),不成曲(没有完成),幽响(隐约的声音),林表(树林的外围)。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克服困难后的喜悦。这里的“成曲”和“幽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莫羡沙路行,金鞭驰袅袅。
注释:莫羡(不要羡慕),沙路(沙土路上),金鞭(华丽的马鞭),驰袅袅(马儿奔驰的样子)。
赏析:最后两行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人生的态度。诗人劝诫人们不要羡慕那些在沙路上驰骋的人,而是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和成就。
译文:
- 古堤上长满了榆树,榆树上的叶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飘落。榆树下是一条蜿蜒的小径,沿着这条小径,可以看见一群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 想象一下那些在船上的人们,他们可能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旅程,而他们的黑发已经逐渐变白。
- 尽管路途遥远,但当人们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时,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家乡的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无论是山川还是湖泊,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美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旅途经历,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