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楚君自吴,相遇泛波衔舳舻。
时时举酒共笑乐,莫问罂盎有与无。
醉忆曩同吾永叔,倒冠落佩来西都。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
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姝。
山东腐儒漫侧目,洛下才子争归趋。
自兹离散二十载,不复更有一日娱。
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
【注释】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酒。王正仲是王令的朋友。
我来自楚君自吴,相遇泛波衔舳舻:我从楚国来,你从吴地来,在江水上相遇,船儿带着我们荡漾前行。
时时举酒共笑乐,莫问罂盎有与无:不时地举起酒杯互相劝饮,不要问那酒器中盛满了什么。
醉忆曩同吾永叔,倒冠落佩来西都:醉酒时想起过去和我的永叔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倒戴着帽子,摘下玉佩来到西都。永叔即苏轼(苏东坡),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那时候我们豪情奔放,不顾忌世俗的眼光,留守长官送了酒壶给我,少尹送了酒樽给你。
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姝:我边喝边吟诗,把酒壶拿着去学着别人唱歌。雅阕就是优美的曲调,“纤腰”指歌女。
山东腐儒漫侧目,洛下才子争归趋:山东的腐儒对我侧目而视,洛州的才子们争相前来投奔我。
自兹离散二十载,不复更有一日娱:自从那次分别后,二十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天能像以前那样一起快乐了。
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如今能与我相聚的旧友已经不多了,今年秋天我有了儿子,非常高兴,把他当作学生。
【赏析】
这首诗写与友人相逢欢饮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话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往日与苏轼、秦观等人游赏时的追怀之情,抒发了作者与这些文坛名流的友情和对美好岁月的无限怀念。全诗语言平实流畅,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以”四月二十七日”开篇,点明聚会的时间,也表明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聚。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和王正仲在江上相遇,泛舟而行,畅谈风月,相互举杯痛饮,忘却一切。这两句写出朋友间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深厚交情。第三句写两人饮酒赋诗之乐。诗人举杯相邀,王氏欣然应允,二人一边饮酒一边咏诗唱和,十分惬意。第四句又转回宴饮上来,但已不是泛舟江上,而是停杯对酌;也不只是举杯互敬,而是推杯换盏。这里用一”莫”字,既表现出两人饮酒时的豪迈气概,也暗示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五、六两句,写酒酣兴发时,诗人回忆起与苏轼、秦观等文坛名人的交往。诗人说:”醉时想起过去和我的永叔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倒戴着帽子,摘下玉佩来到西都。”“永叔”即苏轼,”西都”指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这里借代指苏轼所在的杭州(今浙江杭州)。诗人回忆与他们一起喝酒作诗的欢乐生活,感叹自己与他们的分离已二十年之久。
第七句转入眼前。”如今”以下四句,写诗人与朋友们久别之后的团聚情景。诗人说:”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意思是说:如今能和我相聚的朋友已经不多了,今年秋天我有了儿子,非常高兴,把他当作学生一样教他读书。”岁晚得子欣为徒”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儿子出生的喜悦,而且反映了他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因为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已二十载,所以这次重逢更显得难得可贵。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朋友们再次聚首的情景。”自兹离散二十载”一句,是说自从那次分手以后已有二十年之久。”不复更有一日娱”一句,是说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欢乐时光了。诗人以慨叹的语气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无奈感伤。
整首诗以叙事写景为主,语言朴实自然。诗人运用对话的形式,将叙事写景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