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
上立准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其度四寸寸五刻,鋈光历历无纤差。
蔡侯出此问谁得,往年客遗来琅琊。
琅琊筑城穿厚壤,既获磨洗争传夸。
莫知岁月孰制作,精妙近世应难加。
发机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赊。
愿侯拟之起新法,勿使边兵死似麻。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诗人在蔡州,与蔡君谟同游。蔡君谟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尤以篆刻名世。他精于古铜器的研究,曾著《宣和博古图》、《宣和书谱》等书。《古大弩牙》即他所出示的一件古铜弩牙。这首诗就是对这一文物的赞美。

全诗共六句,首句点题,次句写它的造型,第三句写它的大小,第四句写它的光华,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

黄铜弩牙金错花。

黄铜弩牙,是用黄铜制成的一种兵器。古代称弩牙为机括,用它来控制弩弦的张紧和松紧。弩牙是弩的重要部件,其形状和结构关系到整个弩的性能。据《后汉书·马融传》:“今夫造弩者,方其县弧也,乃搤其弦;当其激矢也,乃发其机。”可见弩牙的形状十分重要。

银阑线齿如排沙。

银阑:指弩牙上用以装饰的部分。线齿:指弩牙上的小齿。“如排沙”,说明这银阑上镶嵌的小齿非常紧密,排列得十分均匀,像沙子那样密集。

上立准度可省括。

准度:弩的弓身与弩臂之间的夹角。这里指的是弩牙与弩弦之间的角度,也就是弩牙与弩弦之间的距离。“可省括”,意思是说这个角度是可以省去的。因为有了这银阑和线齿,弩牙就可以自动地调节弓弦的拉力,使弩能准确地射中目标。

箭沟三道前直窊。

箭沟:指弩弓发射时,弩箭从弦上射出时形成的一条弯曲的通道。“三道”,指箭沟有三个弯曲的通道。“前直窊”,指这三个箭头都向前直插。

其度四寸五刻。

这是弩牙与弩弦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是四寸五寸,即大约一尺半到二尺的距离。这里的“度”是指距离。

鋈光历历无纤差。

鋈光:指银阑上镶嵌的花纹或图案。历历:形容清晰分明的样子。纤差:细微的差别,这里指弩牙与弩弦之间的距离非常均匀,没有一点微小的差别。

蔡侯出此问谁得,往年客遗来琅琊。

“蔡侯”,这里指蔡京。蔡京在政和二年曾出使金朝,被扣留。“客遗”,指客人赠送的东西。“来琅琊”,指这些客人把弩牙带到琅琊去了。

琅琊筑城穿厚壤。

“琅琊”,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南。“筑城”,筑起一座坚固的城。“穿厚壤”,挖得很深的地基。这里是说蔡京派人到琅琊去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池,并把弩牙挖得很深的地基里。

既获磨洗争传夸。

“磨洗”,磨擦、清洗的意思。“争传夸”,争相夸耀。这里的意思是说,蔡京派人把这块弩牙挖出来后,又经过磨洗清洗,使它更显得光亮美观,于是人们争相夸耀,把它当作珍品来炫耀。

莫知岁月孰制作。

“莫知”,没有人知道。“岁月”,时光。“孰制作”,谁制作。这里的意思是说,没有人知道这块弩牙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精妙近世应难加。

“精妙”,精巧而美妙极了。这里指的是弩牙的工艺水平高超到了极点,难以再有所提高。“应难加”,似乎应该再加些什么才更好似的。这里的意思是说,这块弩牙已经是非常精美的了,再加以修饰就有些多余了。

发机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赊。

“分刻”,即分毫之差。“妄射”,胡乱射击。这里的意思是说,弩机的高低位置是根据毫米来计算的。现在的人随便射击,却不知道如何计算,所以效果不佳。这里说的是弩牙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

【注释】

黄铜:黄色铜,含锌较高,性质较脆,易受腐蚀。

金错花:用金丝错嵌的花形花纹。错:交错、穿插。花:花纹。

银阑:弩牙上镶有花纹的部分。线齿:弩牙上的小齿。

上立:安装。准度:角度,即弩牙与弩弦之间的夹角。可省括:可以省略这个夹角。

箭沟:弩箭从弩弦上射出时形成的弯曲通道。三道:有三个弯曲通道。直窊:直插地下。

其度:指弩牙与弩弦之间的距离。度:量词,用于距离的单位。

鋈(wù):涂饰。光:光彩。

蔡侯:指蔡京。示:展示。古大弩牙:指古代的大弩牙。

客遗:客人赠送的礼物。来琅琊:送到琅琊去了。

琅琊: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南。筑城:建造城墙。穿:挖掘地基。

磨洗:擦洗、打磨。争传夸:争相夸耀。

莫知:没有人知道。岁月:时光;时间。孰制作:谁制作?

精妙:精巧而美妙极了。应难加:似乎应该再加些什么才更好似。

发机:弩机。分刻:分毫之差。高下:指弩机的高度。

今人:现在的人。妄射:胡乱射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