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客舟从真定至,夜夜镜湖生梦寐。
晓度吴江百尺船,洗眼重看会稽翠。
买臣负薪樵径荒,伯鸾赁舂苔臼弃。
绿橘黄柑带叶收,白粳紫蟹侵霜馈。
食蟹易美粳易饱,绿橘佐酒柑佐醉。
莫论仕宦远与近,布袍练袍何所利。
君恬不忍乞丐为,且返故庐聊以迟。
【注释】
越客:指越地的客人。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在太行山东麓。镜湖:在浙江绍兴市。吴江:在江苏苏州市。会稽:山名,山在浙江绍兴市东南。《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尝入见殷之先君汤,汤问为政何若?”后因以“入见”或“进见”为“见”。樵径:砍柴人经过的路。伯鸾:春秋时鲁国人,字子夏,孔子学生。《论语·雍也》篇载:“伯牛有疾,子曰:‘丘闻之:久矣哉!夫志,其大者天下,其次国,其次家乡,其次父母。”《孟子》:伯乐相马,相中千里马。典出《韩非子》:“宋国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家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士窃。其家甚智其子,以为不祥也。”苔臼:用苔藓做成的臼,用来舂米。绿橘:指柑橘类水果。白粳:指大米。蟹:这里泛指水产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傅越石还朝。诗人在送别的同时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仕途远达近取、居官食禄的淡泊态度。诗中写送别,但并没有直接写离筵上的情景,而是从越客乘船夜宿镜湖,晨渡吴江到会稽,再到买臣负薪、伯鸾赁舂等生活琐事写起,层层深入,逐渐揭示出诗人的情怀,最后点题送别。
全诗四句,首句叙事,次两句写景,第三、四句写赠别。首句叙事,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人物;次句写景,由实入虚,写诗人送别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四句写赠别,通过写友人归途的所见所感来表达自己送别时的情意。
首句叙事,“越客”二字表明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即作者送朋友回越州任职,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至二十四年期间。“舟”字写出了诗人送别的地点是在越州。
第二句写景,“夜夜梦寐”,是说越客乘船夜宿镜湖,夜夜都在梦中梦见故乡。“生梦寐”三字写出了作者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思念。
第三句写景,“晓度吴江百尺船”,“晓度”二字写出了诗人送别的时间是在早晨,“吴江百尺船”,说明越客乘坐的是一艘高百尺的船,这既是写实,又烘托了诗人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四句写景,“洗眼重看会稽翠”,“洗眼”二字写出了越客对故乡的眷恋,“重看会稽翠”则写出了越客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第五句写景,“买臣负薪樵径荒”,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写,写越客归途的所见,越客归途中,他看到樵夫们正在砍伐山林,道路已经荒芜,这既写出了越客的归途之苦,也暗示着越客即将面临的仕途艰辛。
第六句写景,“伯鸾赁舂苔臼弃”,这是对前二句的进一步描写,写越客归途的所见,更深层地揭示了越客归途的艰难。伯鸾,指孔子的学生曾参,字子舆,相传伯禽之子曾参曾以孝著称。“伯鸾赁舂苔臼弃”,既写出了伯禽之子曾参的贫寒清苦,也暗示了越客仕途的艰辛。
第七句写景,“绿橘黄柑带叶收”,这是对前二句的进一步描写,写越客归途的所见,“绿橘黄柑带叶收”,既表现了越客生活的清苦,也暗示了越客仕途的艰难。
第八句写景,“白粳紫蟹侵霜馈”,这是写越客归途的饮食之苦。白粳、紫蟹,都是越客在旅途中的干粮,这既表现出越客生活之苦,也暗含着越客仕途的艰辛。
第九句写景,“食蟹易美粳易饱”,这既是对前二句的进一步描写,也是越客对自己归途饮食之苦的自慰。越客吃着美味的蟹,喝着醇香的粥,自然会感到十分满足。这既是越客对友情的安慰,也是越客对友情的表白。
第十句写景,“绿橘佐酒柑佐醉”,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绿橘、柑酒、醉,都是越客在旅途中的生活用品,这既表现了越客生活的清苦,也暗示了越客仕途的艰难。
第十一句写景,“莫论仕宦远与近”,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越客在归途中看到许多仕宦之人,有的远离家乡,有的身居高位,有的身居低位,有的升迁迅速,有的沉沦下僚。越客看到这一切感到仕宦之难,仕途之险。这既是越客对仕宦的议论,也是越客对自己归途仕宦之路的担忧。
第十二句写景,“布袍练袍何所利”,这既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也是越客对仕宦的议论。“布袍练袍”是百姓的衣服,这是越客对百姓衣服的议论;“何所利”是越客对仕宦的议论。越客认为布袍练袍有什么益处呢?这既是越客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也是越客对官场生活的嘲讽。
第十三句写景,“君恬不忍乞丐为”,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越客看到许多仕宦之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乞讨为生,越客看到这些感到仕宦之难。“君恬不忍乞为”,是对仕宦者的劝诫与讽刺,也是对越客自身归途仕宦之路的担忧。
第十四句写景,“且返故庐聊以迟”,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越客看到许多仕宦之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乞讨为生,越客看到这些感到仕宦之难。“且返故庐聊以迟”,则是越客对自己归途仕宦之路的无奈的自嘲与宽慰。“且”字表示一种无奈的态度;“迟”字表示一种宽慰的心情。“且返故庐聊以迟”这既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也是越客对自己归途仕宦之路的无奈的自嘲与宽慰。
这首送别诗语言质朴平实,意境深远含蓄。全诗没有直抒离别之情,而是通过写越客归途所见所闻来表现自己的送别之意。全诗虽然只有八句话,却将离别之情写得委婉含蓄,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