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
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
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
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
予生五十二,再解官居忧。
昨者母疾亟,骨肉相聚愁。
橐中无一钱,缓急何可求。
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
随宜具棺敛,厚贷压人头。
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
泣涕听母言,心肠如剜钩。
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
旦夕期速平,后事勿预谋。
愿母强药食,更延百千秋。
固云莫望我,我魂已飞游。
语毕忽奄逝,抚膺呼裂喉。
未能一物备,迷乱将安投。
艰窘见风义,乃有令朋俦。
致赙或钱帛,最力李与刘。
禁省及石渠,奠助日不周。
裴杨乞铭盖,文篆古复遒。
潭饶两大舰,朝索暮泛浮。
哀怜荷君子,才德惭未修。
三日违大梁,两宿此迟留。
聊书同些挽,试托楚人讴。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

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

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

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

注释:昼夜不停地刮着风,寒冷的树木发出呜咽的声音。人们说雨水会淹没风,但是雨势越急,风却越温柔。独自扶着年迈的母亲出殡,眼泪像河水一般流淌。河水在冬天也会干涸,而我的眼泪却永远无法消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亲人的分离和对母亲无尽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第二句“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雨比作杀人的利器,而狂风则如同温柔的春风。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风雨无常和无常命运的感受。

第三句“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扶着年迈的母亲出殡的场景,泪水如同滚滚的河水一般流淌。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展现了诗人在悲痛中的坚强和无助。

第四句“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则运用了一种象征的手法,将泪水比作永恒的河流,永远流淌在诗人的眼眸之中。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无尽哀伤,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第五六句“予生五十二,再解官居忧。昨者母疾亟,骨肉相聚愁。橐中无一钱,缓急何可求。”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当前的困境。他曾经度过五十多个春秋,现在再次解甲归田,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在面对困难时显得无能为力。这种无奈和无助的情感在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第七八句“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随宜具棺敛,厚贷压人头。”描述了诗人的母亲在临终前对他的嘱托。她叮嘱诗人不要因为贫穷而感到羞耻,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棺材和葬礼费用,尽可能地减轻家人的负担。这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关爱和孝顺之情。

第九十句“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他认为死亡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活着的人应该尽力去偿还所欠下的债务。这种思想虽然有些悲观,但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坚韧。

第十一十二句“泣涕听母言,心肠如剜钩。”则是诗人在聆听母亲教诲时的心理状态。他听到母亲的教导后,不禁泪水纵横,心中的痛苦如同被剜去的心脏一般难以忍受。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最后十三四句“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尽孝的遗憾之情。尽管他已经尽力履行作为儿子的责任,但仍然觉得自己没有足够地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自责和反思。

结尾处“旦夕期速平,后事勿预谋。”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承诺。他希望不久之后能够平息这场风波,不再为未来的事操劳忧虑。这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是一篇蕴含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