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败忘归,孤军处山顶。
虽邻江上浦,凿岩山巅井。
岂是欲劳兵,防患在萌颖。
我昔常登临,徘徊爱晴景。
片雨西北来,风雷变俄顷。
疾行下危磴,屦脱不及整。
沾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颈。
问我适何之,衣湿不太冷。
昨暮泊其阳,月黑夜正永。
雁从沙际鸣,旅枕自耿耿。
平明夹橹去,庙树耸寒岭。
举首生白云,飘摇水中影。
重过瓜步山
魏武败忘归,孤军处山顶。
虽邻江上浦,凿岩山巅井。
岂是欲劳兵,防患在萌颖。
我昔常登临,徘徊爱晴景。
片雨西北来,风雷变俄顷。
疾行下危磴,屦脱不及整。
沾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颈。
问我适何之,衣湿不太冷。
昨暮泊其阳,月黑夜正永。
雁从沙际鸣,旅枕自耿耿。
平明夹橹去,庙树耸寒岭。
举首生白云,飘摇水中影。
【注释】:
魏武帝曹操失败后忘记归途而驻扎在那里。
虽然临近长江上的渡口,却凿山为井。
难道是想要用兵吗?防备祸患在于萌芽之初就加以注意。
我过去常常登上这座山,徘徊欣赏晴朗的景致。
一阵小雨忽然从西北方向袭来,风雨突然变化很快。
迅速跑下危险的石磴,鞋子脱落来不及整理。
被雨水淋湿的衣服浸透了,小儿子高兴地抱住了我的脖子。
问我为什么来到这里,衣服湿了并不觉得太冷。
昨天晚上停泊在它的南面,月光昏暗时间很长。
大雁从沙洲上鸣叫着,我的旅枕也显得格外明亮。
天亮后船桨相撞分开,庙里的树木耸立在寒冷的山岭上。
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云彩飘浮在天空,水波荡漾在水中形成的影子。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作者任两浙路兵马钤辖时。诗人重游故地,感慨系之。
首联写自己重游旧地,感叹往事如烟,魏武遗踪已远。“孤军处山顶”四字,以简练的笔法勾勒出当时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颔联写自己重游此地的心情和目的,即要防备祸患在萌芽之初就加以注意。“防患在萌颖”一句,既是对前句“岂是欲劳兵”的具体解释,也是对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的揭示。颈联回到眼前,写自己曾经攀登瓜步山,观赏风景的情趣。尾联写诗人在船上,听到江边的大雁鸣叫,看到江面上的水波荡漾,心中感慨万千。最后两句,诗人抬头看到天空中的云彩飘浮在空中,而江面上的水波荡漾在水中形成的影子则映衬着云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