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八月十五日夜东轩
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释义:隔着竹子就能看到月亮,月光洒在小溪里。月亮的影子映在白色的墙壁上,和我一起来回徘徊。今夜正是中秋节,天气清朗,雾气散去,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人们怀疑是玉兔在月亮中出现,但月亮却不会生出尘埃。嫦娥靠着明亮的月亮,她的美貌如同自我推荐一样迷人。如果有一天不是中秋节,那么这些美好的事物就会被摧毁。
译文:隔着竹子已经能看到月亮了,月光洒在小溪里。影子落在白色的墙壁上,和我们一起走来走去。今夜正是中秋节,天气清朗,雾气散去,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人们怀疑是玉兔在月亮中出现,但月亮却不会生出尘埃。嫦娥靠着明亮的月亮,她的美貌如同自我推荐一样迷人。如果有一天不是中秋节,那么这些美好的事物就会被摧毁。
赏析:这首诗以“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为背景,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月亮、溪流、墙壁等元素,并通过“移影”、“相徘徊”等动作描绘了诗人与月亮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由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之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