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雾昼又收,山村夜初晦。
饥禽来往飞,远树清红碎。
原上楚牛童,屋头吴妇碓。
鸡肥酒已熟,野老邀同辈。
【注释】
- 秋日村行:秋天的农村景色。
- 收:散去,消失。雾气消散。
- 晦:天色昏暗不明。
- 饥禽:饥饿的鸟。
- 飞:飞翔。
- 清红碎:红色的晚霞映照在树上。
- 楚牛童:古时楚国的牧童。
- 屋头吴妇碓(dui):古时候用杵臼捣米的家庭劳动工具。
- 酒已熟:酒已经酿好了。
- 老:年纪大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首句“溪雾昼又收”,描述的是乡村早晨的景象,阳光照射在溪水上,使得雾气逐渐消散。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平和。
第二句“山村夜初晦”,则是描述了乡村夜晚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被夕阳染成红色,远处的山峦也逐渐暗淡了下来。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夜晚的独特魅力。
第三句“饥禽来往飞”,则是对乡村中鸟类生活的描述。鸟儿们来回飞翔,寻找食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态的多样性。
第四句“远树清红碎”,则是对夕阳下村庄中树木的颜色的描述。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树叶上,使得它们呈现出一种鲜艳的红色,仿佛被分割成一片片碎片。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美丽、壮观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自然景观的美丽。
第五句“原上楚牛童”,则是对乡村中牧童生活的描绘。牧童们骑着牛儿在原野上行走,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韧。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自由、勇敢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第六句“屋头吴妇碓(duì),”则是对乡村中妇女劳动生活的描绘。妇女们在家中捣米,她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勤劳而朴实。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平淡与真实。
末句“鸡肥酒已熟,野老邀同辈。”则是对乡村宴会场景的描绘。鸡儿肥美,酒水已经酿造好,乡亲们邀请彼此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快乐、满足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乐趣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