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馀。
不随蛟龙飞,神鳖未可除。

【注释】

来观瑁湖水:来,来到。瑁湖,即今上海金山卫的西水湾,又名西泖湖、西泖河。

陆生居:指陆游在金坛时的生活。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曾在金坛(今属江苏省)任过知州,他在这里过着田园生活。

春塘草几变:池塘里的水草在春天时会多次变化。

科斗应:《文选》中收录了《离骚》的“科头箕踞以咏歌”。这里的“科斗”是说头发蓬松不梳理的样子,“科头”是指古代的一种装束方式,把头发盘起来扎成一个小辫子,“斗”是指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用来比喻陆游的豪放不羁的性格。

鲁王余:指东晋明帝时的鲁哀王刘休字休祖,他曾经在浙江一带建都,后来被迁往江西,死后谥号为“恭皇帝”,所以又被称为“鲁恭王”。这里是说鲁哀王的子孙后代还有人存在。

蛟龙飞:指大鱼腾空而起。

神鳖未可除:神龟和鳖都是长寿的动物,但是它们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来到西水湾,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于是写了这首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紧扣“华亭十咏”中的某一景物展开描写。

“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这句诗写的是作者来到西水湾后看到的景象。瑁湖水面宽阔,水质清澈,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陆游可以尽情地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这句诗写的是春塘上的草丛发生了几次变化。这里的“谁脍”可以理解为“谁能够品尝到这份美味?”而“此中鱼”则指的是水中的鱼儿。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春塘上草丛的变化,又暗示了水中鱼儿的鲜活与美味。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馀。”这句诗写的是不要小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这里的“科斗”可以理解为“科头”和“斗笠”的组合,象征着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气质。而“鲁王馀”则是对东晋明帝时的鲁哀王刘休字休祖的纪念,他在浙江一带建都,后来被迁往江西,死后谥号为“恭皇帝”,所以又被称为“鲁恭王”。这里的“亦”可以理解为“同样”,表示陆游对这种豪放精神的认同与赞赏。

“不随蛟龙飞,神鳖未可除。”这句诗写的是不屈于命运的坚强意志。这里的“神鳖”可以理解为神话传说中的神龟和鳖,它们是长寿的象征,但它们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而“未可除”则表达了陆游对这种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态度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华亭十咏中某一景物的描写,展示了陆游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豪放精神的认同与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坚韧不屈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