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柘树已久陷没于水,千里水滨令人嗟叹。
不再是吴盐邑,空有秦女神的传说。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注释:
- 柘土久陷没:形容过去繁荣昌盛的地方如今已经消失或被埋没。2. 不复吴盐邑:不再有曾经的繁荣,即指过去的吴盐邑已经不再存在了。3. 空有秦女神:指曾经的秦女神现在只剩下传说,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4. 浩荡吞海日:形容景象宏大壮丽,仿佛可以吞没整个大海一样。5. 旷阔迷天津:广阔无垠,迷失方向,形容地方辽阔,让人感到迷茫。6. 扁舟谁能往:小船能到达的地方在哪里呢?表示对某个地方的向往和探索。7. 旦暮逢渔人:早晚都能看到渔民在捕鱼,形容这个地方的渔夫很多。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过去繁华之地的感慨与思念之情的诗歌。首句通过“柘土久陷没”来描绘出曾经繁华的土地上如今已经变得荒芜,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接着,诗人用“不复吴盐邑”表达了对那个曾经繁荣的时代不再存在的哀叹,同时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然后,“空有秦女神”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虚无和现实的无情,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接下来的两句“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是对景色的描绘,以“海日”和“天津”为关键词,展现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其中,“浩荡”和“旷阔”都是形容景色宏伟、宽广的特点,而“吞海日”则进一步强调了景色的壮观和气势磅礴。
最后两句“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则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困惑。在这里,“扁舟”指的是小船,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心境和处境。诗人用“谁能往”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而“旦暮逢渔人”则暗示了诗人对未知的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