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织女夜中起,明河檐外横。
一丝不入杼,疏密工未精。
岂知天孙巧,衣脱六铢轻。
人间唯贵重,暗虫休催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答案,涉及的内容及信息点有:诗句中“天、织女”等关键词的注释;诗句大意及情感态度。
【译文】
蟋蟀叫声在草丛里响起,织机上的纺织声急促而细碎。
织女从夜幕深处起身,明亮的银河映照在她窗外。
一根丝线没入梭子,织工疏而不密。
怎知织女的技艺如此高超,她的衣服能穿得轻飘飘。
世间万物中最珍贵的东西,是那织女织成的布匹。
暗夜里不要打扰它,让它自然完成它的工作。
赏析:
首二句写促织鸣叫的环境和织妇织机上的声音。
第一句说:“札札草间鸣”,这是促织鸣叫的声音。“札”即“扎”,“札札”形容声音急促而短促。第二句说:“促促机上声”,说明这是在织机的织机上发出的声音。这两句是写促织的活动环境——草间,以及它所发出的声音——机上。
第三四句写织妇的动作和织机上的情形。“织女夜中起”,写织妇深夜起来织布的情景。“明河檐外横”,写织布时月光照射到织机上的情景。这两句是写织妇的动作和她的环境。“明”字用得好,既表现了月亮的明亮,也烘托出织妇深夜劳作的艰辛。
第五六句写织工的技艺和织出的布帛的品质。“一丝不入杼,疏密工未精。”织女把一根针插入梭子中织布,但因为技巧不高,不能把针眼完全插入,所以织出的布帛显得粗疏不精细。这句描写了织妇的技艺不高,也表现了织妇的勤劳和坚韧。
末两句写织妇的感慨和对促织的怜惜。“岂知天孙巧”,这里指织女。“天孙”是传说中的织神。“天孙巧”是称赞织女织技高超的意思。但下句说:“衣脱六铢轻”,说明虽然织出的布帛很精美,但在织妇看来,却比不上一件普通的衣物,可见她的节俭和质朴。“岂知”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织妇的深深同情。“休催成”,这是对促织的劝诫,也是对劳动人民的劝诫,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草虫为题材,描绘了促织的鸣叫和织妇的辛勤劳作,表现了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谊。诗人通过描绘草虫的鸣叫,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和谐;通过描绘织妇的辛勤劳作,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全诗语言简练而生动,意境深远而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