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昔负天下才,扫掩众说犹除埃。
张籍卢仝斗新怪,最称东野为奇瑰。
当时辞人固不少,漫费纸札磨松煤。
欧阳今与韩相似,海水浩浩山嵬嵬。
石君苏君比卢籍,以我拟郊嗟困摧。
公之此心实扶助,更后有力谁论哉。
禁林晚入接俊彦,一出古纸还相哀。
曼卿子美人不识,昔尝吟唱同樽罍。
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駚稳如刀裁。
怪其有纸不寄我,如此出语亦善诙。
往年公赠两大轴,于今爱惜不辄开。
是时有诗述本末,值公再入居兰台。
崇文库书作总目,未暇缀韵酬草莱。
前者京师竞分买,罄竭旧府归邹枚。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钟王陪。
文墨高妙公第一,宜用此纸传将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与刘原甫的书信往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第一句:“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说明这是一首应和之作,作者在回信中回复了刘原甫关于他的书法作品的赞誉。
- 第二句:“退之昔负天下才”,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被称为“诗圣”。这里的“退之”,即指杜甫。
- 第三句:“扫掩众说犹除埃”,形容杜甫诗歌的影响力极大,能扫除各种误解和偏见。这里的“埃”,指的是灰尘,比喻纷扰。
- 第四句:“张籍卢仝斗新怪,最称东野为奇瑰”,提到张籍和卢仝的诗歌风格新颖独特,而杜甫的诗歌则被誉为瑰宝。这里提到了两位唐代诗人,张籍和卢仝,他们的作品风格新颖独特。而杜甫的诗歌则被誉为瑰宝。
- 第五句:“当时辞人固不少,漫费纸札磨松煤。”表示在当时,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但花费了很多纸张和时间去雕琢自己的诗歌。这里的“辞人”,指的是文人墨客。
- 第六句:“欧阳今与韩相似,海水浩浩山嵬嵬。”提到欧阳修和韩愈的作品风格相似,如同大海一样浩瀚,山峦一样雄伟。这里的“欧阳修”和“韩愈”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 第七句:“石君苏君比卢籍,以我拟郊嗟困摧。”将李白、苏轼、卢照邻三位诗人并列,用“郊”来比喻杜甫自己的处境,表示自己被贬官后处境艰难。这里的“石君”、“苏君”和“卢籍”分别指的是李白、苏轼和卢照邻三位诗人。
- 第八句:“公之此心实扶助,更后有力谁论哉。”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他能更加努力,不要被他人轻易评判。这里的“公之此心”指的是杜甫对友人的支持和帮助。
- 第九句:“禁林晚入接俊彦,一出古纸还相哀。”描述了杜甫晚年时,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经常出入皇宫与贤士交往。这里的“禁林”指的是皇宫内的园林。
- 第十句:“曼卿子美人不识,昔尝吟唱同樽罍。”提到了杜甫的儿子杜牧和妻子韦氏并不相识,曾经一起唱歌饮酒。这里的“曼卿子”指的是杜牧,“美人”指的是韦氏。
- 第十一句:“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駚稳如刀裁。”杜甫因此写了一首诗回应刘原甫(刘敞),诗句写得稳健有力,如同利刃切割一般。(“駚”字义同“遒”,意为有力)。
- 第十二句:“怪其有纸不寄我,如此出语亦善诙。”杜甫觉得朋友没有给他寄回他写的诗作,反而写回了这么有趣的内容。这里的“怪其”指的是杜甫觉得奇怪。
- 第十三句:“往年公赠两大轴,于今爱惜不辄开。”回忆过去杜甫收到大尺寸的纸卷作为礼物的情景,现在却非常珍惜不随意打开。(“公”指的是刘原甫)
- 第十四句:“是时有诗述本末,值公再入居兰台。”当时有诗描述了杜甫的生平事迹,恰逢刘原甫再次进入朝廷担任重要职务。这里的“值公再入”指的是刘原甫再次进入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 第十五句:“崇文库书作总目,未暇缀韵酬草莱。”刘原甫在崇文院设立了图书管理总目,无暇创作诗歌,忙于处理政务。(“作总目”指的是设立图书管理总目。)
- 第十六句:“前者京师竞分买,罄竭旧府归邹枚。”之前京城中很多人都争相购买刘原甫的书卷,甚至耗尽了自己家中的积蓄。(“归邹枚”指的是卖了自己的家产来购买刘原甫的书卷。)
- 第十七句:“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钟王陪。”杜甫自感自己的书法水平不高,怎么能和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相提并论呢?(“钟王”指的是古代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
- 第十八句:“文墨高妙公第一,宜用此纸传将来。”称赞刘原甫的文章书法非常高超,应该使用他的纸张传承下去。(“宜用此纸传将来”指的是应该使用他的纸张传承下去。)
这首诗通过赞美杜甫和刘原甫的文学成就,展现了二人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尊重。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篇典型的宋代文人书信中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