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昔弹广陵散,商声高与宫声缓。
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
一闻僵卧窃其音,世间虽得能亦罕。
贤明以之知盛衰,愚昧以之为妄诞。
顷年过我在芜城,忽听长拍去欲懒。
凤皇养雏飞未高,鸡鹜成群翅终短。
龙章秀骨苦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注释】

读黄莘秘校卷:指黄莘秘校的《嵇康集》卷子。黄莘,字元之,号东阳。北宋时人,有《嵇康集》。卷子:卷轴本。

嵇康(324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诗人、琴家、文学家。

广陵散:即“广陵散辞”。相传为晋代嵇康所作的一种琴曲,又名《长清》、《短清》,是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古琴曲之一。

商声高与宫声缓:商音清脆,宫音圆润,形容琴曲中这两种声音的节奏变化。

托名山鬼未传人:传说嵇康曾为山鬼,后来被人们发现,但并没有将他所传下来的音乐传授给其他人。

古桐纫丝丝不断:古桐木制作的琴弦,弹奏时发出的声音如同细丝般连绵不断。

一闻僵卧窃其音:听到琴声时,仿佛看到一位身体僵硬的老人在倾听它。

世间虽得能亦罕:世上能够得到这种琴艺的人很少。

贤明以之知盛衰:贤明之人可以用它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

愚昧以之为妄诞:愚昧之人会将其视为荒诞无稽之事。

顷年过我在芜城:多年前我曾到过芜城这个地方。

忽听长拍去欲懒:忽然听到悠长的琴音,感觉它像是想要停止一样。

凤皇养雏飞未高:凤凰养育着雏鸟,它们还没有长大就能展翅飞翔。

鸡鹜成群翅终短:鸡和鸭结成了一群,它们的翅膀始终无法达到最长的长度。

龙章秀骨苦轻时:龙的骨骼美丽而轻盈,但它在年轻时却很难得到重视。

继作五弦须款款:接着制作五弦琴需要慢慢地进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琴诗。嵇康善弹古琴,他的琴曲《广陵散》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古琴曲之一。这首诗写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当时诗人正在京城开封任大理寺评事。

首联点明所咏之物是嵇康的琴曲《广陵散》。嵇康善弹此曲,后人称其为“广陵散”而不及“嵇氏遗声”。诗人以“昔弹”二字领起全篇,表明这首咏琴之作的创作缘起正是对嵇康这一历史事实的追忆。“商声高与宫声缓”,这七个字概括了嵇康弹《广陵散》的全过程。琴歌中,旋律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宛如商与宫之声相互交融,节奏变化多端。“托名山鬼未传人”,这四句诗进一步刻画了琴曲《广陵散》的艺术特点。相传嵇康曾在一座山上隐居,弹琴时,他把自己比作山中的鬼仙,又把自己比作山神。然而,尽管琴声响彻山林、响遏行云,可世人却并不知晓这位山鬼的神奇才华。《广陵散》就是嵇康用琴声向世界宣告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他对嵇康不为人知、默默无闻的同情。

颔联两句紧承上文,转而写嵇康的琴技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嵇康善于弹琴,但他的琴技却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人们只看重那些能够显达富贵的人,而对那些默默无闻者则不屑一顾。“古桐纫丝丝不断”一句,既赞美了琴弦坚韧耐久的品质,更暗寓着嵇康那高尚品格的坚贞不屈。“一闻僵卧窃其音”,这五个字描绘出嵇康那因琴艺超群而受人敬仰的形象。“世间虽得能亦罕”,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对世人不识货的不满情绪。

颈联两句,诗人转而写琴曲本身。“贤明以之知盛衰”一句,是对琴曲《广陵散》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琴曲不仅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还能够反映时代变迁,从而成为了解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而对于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把琴曲当成儿戏,认为它是荒诞无稽的东西。“愚昧以之为妄诞”,诗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尾联两句,诗人又转而写自己的感受。“顷年过我在芜城”,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到过芜城这个地方的经历。“忽听长拍去欲懒”,当诗人听到悠扬的琴声时,不禁感到有些疲倦,似乎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里的“长拍”指的是琴音悠远绵长的特点,而“欲懒”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凤皇养雏飞未高”,诗人用凤凰养育雏鸟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鸡鹜成群翅终短”,则用鸡和鸭结成一群却难以展翅高飞的形象来讽刺那些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的人。

前六句主要写琴曲《广陵散》及其艺术价值,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