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襄王问于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
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
后来感概起危楼,足接浮云声出屋。中古客应无,怊怅鲲鱼孟诸宿。
楼倾复构春又春,酒泻琉璃烹锦鳞。青山绕栏看不尽,眼穿荡桨石城人。
去知何在,寒花雨敛自生颦。今闻太守新梁栋,试选清喉可动尘。

【注释】

寄题郢州白雪楼:郢州,即今湖北江陵。郢州歌,相传战国时楚襄王游于云梦泽,遇宋玉,闻其善歌,乃命歌者为《阳春白雪》,声清越激切,听之不觉其乐,反而悲之;又命以《下里》、《巴人》合奏,始知其音之哀怨。后遂以“郢中”、“郢客”指楚地歌者。

楚之襄王问于宋玉:襄王,楚灵王名也。问于宋玉,谓向宋玉请教郢中歌事。宋玉,楚国的文学家、辞赋家。

歌为白雪阳春曲:郢中歌舞艺人,善于歌唱《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两曲,故称“郢中歌”。

始唱千人和:歌声初起,有千人和之。

再唱百人逐:歌声再起,有百人相随。

至此和者才数人:此时只有数人和之。

高调难随俗:指《阳春白雪》的高亢激越之声难以与世俗相和。

感概起危楼:因感慨而筑起高楼。

足接浮云声出屋:形容歌声高亢激越,直冲云霄。

中古客应无:古人已去,如今只有客人。

怊怅鲲鱼孟诸宿:怅恨如鲲鱼、孟诸等古代神话人物已逝。

楼倾复构春又春:指诗人自己重修白雪楼,又过一年春天。

酒泻琉璃烹锦鳞:用琉璃瓶泻酒,烹煮着锦鳞般的鱼肉。

青山绕栏看不尽,眼穿荡桨石城人:在白雪楼上远望青山,看不尽的景色,直到荡桨的人从石城走来。石城,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二十里。

去知何在?寒花雨敛自生颦:不知他去了哪里?寒花经雨落了一层霜,独自皱起了眉。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今闻太守新梁栋:现在听说新来的太守建造了一座新的楼台。梁栋,即梁椽、栋梁,是房屋建筑的重要部分。

试选清喉可动尘:试试我的清喉,能震动尘土。

【赏析】

此诗是宋玉在郢州时所作。郢州即今湖北江陵,当时是楚王的都城。《楚辞·招魂》说:“(楚)左州侯,右夏侯,趣我则取,不然则射。”可见郢州在当时是一个繁荣的城市。这首诗写的就是宋玉在郢州时所听到的歌妓们的演唱。

第一句写楚襄王问宋玉郢中歌事。第二句说郢中歌者唱歌,开始有人和声合唱,后来只留下几个人和声。第三句写郢中歌者唱高调的《阳春白雪》。第四句说郢中歌者唱低调的《下里》、《巴人》,但《阳春白雪》高亢激越之声难以与世俗相和。第五、六句说郢中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声音直冲云霄,使人听了不禁感慨万分,因此筑起高楼。第七、八句写郢州歌者经过岁月变迁,如今只剩下客人在楼中徘徊,惆怅不已。第九句写楼已倾倒重修过,又是一年春天。第十句写楼上的歌舞伎用琉璃瓶斟满美酒,把锦鳞一般的美味佳肴烹煮成美食。第十二、十三两句写登楼远眺,看到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看不到尽头,直到船上的人划桨而行,这才看见船上的人从石城走来。这四句写诗人重修白雪楼之后,登楼眺望山水之美。最后两句说诗人知道朋友已经不在人间,只有寒花落尽,雨霁霜降之时,才有人叹息不已,独自蹙额皱眉。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