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跨腊至,雪作蝴蝶飞。
偏知蜀太守,撩乱扑行衣。
何当海棠下,歌管红袖围。
一饮一斗酒,决讼如发机。
洛阳花自好,听从杜鹃啼。
春风跨腊至,雪作蝴蝶飞。
偏知蜀太守,撩乱扑行衣。
何当海棠下,歌管红袖围。
一饮一斗酒,决讼如发机。
洛阳花自好,听从杜鹃啼。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梅尧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日的景象与人物的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春风跨腊至,雪作蝴蝶飞。”这两句直接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和雪花的变化。春风象征着温暖,腊月到意味着冬天的结束,而雪花的变化则预示着春天的气息。诗人用“踏”字形象地展现了雪花飞舞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偏知蜀太守,撩乱扑行衣。”这里的“偏知”可能是指赵虞部对蜀地的了解或他对蜀地的感情。而“撩乱扑行衣”则形容了雪花纷飞时,赵虞部如何应对这种自然现象,表现出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何当海棠下,歌管红袖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海棠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而红袖则是古代贵族女子的象征。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看到赵虞部与美丽的女子一同欣赏海棠花,享受生活的美好。
“一饮一斗酒,决讼如发机。”这句反映了诗人赵虞部处理政务的能力。诗人用“发机”形容他的决断能力,就像机器一样高效且有力。这种描述不仅赞美了他的才华,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态度。
“洛阳花自好,听从杜鹃啼。”诗人以洛阳之花为引子,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洛阳是古都,代表着繁华与美好。而杜鹃鸟的鸣叫则寓意着哀愁与离别,诗人借此抒发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送赵虞部士宏知蜀州》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