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梨花犹半绽,塘水已迷漫。
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阑。
酒沫起玉盏,烛泪生铜盘。
春衣向来脱,带眼斗觉宽。
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
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梨花犹半绽,塘水已迷漫。
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阑。
酒沫起玉盏,烛泪生铜盘。
春衣向来脱,带眼斗觉宽。
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
诗句释义
- “年年泼火雨”:每年春天都降下猛烈的雨,形容春雨如火般猛烈。
- “苦作清明寒”:春雨让清明节也显得寒冷,强调了春雨的寒冷特性。
- “梨花犹半绽”:梨花还没有完全开放,表明春季尚早。
- “塘水已迷漫”:池塘里的水已经满溢起来,形容春雨带来的积水情况。
- “愁看日更永”:看着太阳越升越高,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慢。
- “冷漏夜未阑”:夜晚仍然非常寒冷,漏壶中的水还未流完,描绘了夜晚的寒冷。
- “酒沫起玉盏,烛泪生铜盘”:酒面上泛起涟漪,蜡烛滴下的蜡油在铜盘中凝固形成泪滴,形容宴会上饮酒欢聚的场景。
- “春衣向来脱”:因为天气变暖,人们开始脱去冬季的厚重衣物,换上轻薄的春装。
- “带眼斗觉宽”:眼中的皱纹因年龄增长而显得更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诗人向一位行侠仗义的人提问:“你在哪里骑着金鞍马驰骋?”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赏析与创作背景
梅尧臣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复杂。诗中反映了梅尧臣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梅尧臣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这首诗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不仅是对自然界景象的生动描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通过对春雨的细致描绘,梅尧臣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以及对于时间流转、生命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