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
留妇侍母傍,以子嘱妇养。
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此心那得安,弃官提辔鞅。
东驰三千里,鬻马求吴桨。
吴桨速如飞,归来拜堂上。
堂前去时树,已觉枝条长。
岂无怀抱感,为寿酌春醠。

《送滕寺丞归苏州》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杜甫在成都时作,当时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兼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府参谋,他的弟弟杜壎和妻子儿女都住在成都,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为送弟弟回原籍而作。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

  • 驱车入蜀时: 指杜甫因公务被朝廷召入成都,准备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 有弟母不往: 杜甫的弟弟杜壎的母亲因为身体不适或年高不愿随行,因此杜甫只能独自前往四川。

第二句:“留妇侍母傍,以子嘱妇养。”

  • 留妇侍母傍: 杜甫留下妻子照顾母亲在身边,表明他不能亲自同行来侍奉母亲。
  • 以子嘱妇养: 杜甫将儿子托付给妻子照料并抚养,表现出他对家人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 昨得阊门书: 杜甫昨天收到从家乡寄来的信。
  • 妇子死泉壤: 妻子和孩子在远方去世了。

第四句:“此心那得安,弃官提辔鞅。”

  • 此心那得安: 因为妻子和孩子离世,作者感到内心的痛苦无法平息。
  • 弃官提辔鞅: 放弃官职,提着马具准备回家去,表达了杜甫对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回归家庭的决心。

第五至八句(东驰三千里):

  • 东驰三千里: 杜甫决定立即出发,长途跋涉三千里回到故乡。
  • 鬻马求吴桨: 为了筹集返回的费用,杜甫卖掉了自己的坐骑。
  • 吴桨速如飞: 形容回家的速度之快,好像船桨划水一样飞快。
  • 归来拜堂上: 回到家乡后,杜甫会到祠堂拜祭先祖。
  • 堂前去时树: 指祠堂前曾经种下的树木。
  • 已觉枝条长: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那些曾经熟悉的景物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九至十句(岂无怀抱感,为寿酌春醠):

  • 岂无怀抱感: 表示杜甫心中有无限的感慨和哀伤。
  • 为寿酌春醠: 用美酒来祭祀逝去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离开成都前往四川处理公务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在思念亲人、悲痛欲绝的情感以及对家族的深厚情感。通过描绘自己离家的情景和对亡妻及孩子的思念,杜甫展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感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亲情观念和家族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