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相为近亲,翰林为故人。
亲旧各贵显,青袍未离身。
六十去作令,岂慕要路津。
又思汉东归,便置漉酒巾。
深希陶渊明,澹然意已真。
食枣齿宜黄,晋俗诚自淳。
尚不顾隋珠,安肯与此邻。
送君识君心,扫迹向世尘。

注释:

  1. 公相为近亲,翰林为故人。
  2. 亲旧各贵显,青袍未离身。
  3. 六十去作令,岂慕要路津。
  4. 又思汉东归,便置漉酒巾。
  5. 深希陶渊明,澹然意已真。
  6. 食枣齿宜黄,晋俗诚自淳。
  7. 尚不顾隋珠,安肯与此邻。
  8. 送君识君心,扫迹向世尘。
    赏析:
    这首诗是李益对朋友的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即将上任襄陵县令的祝福。
    第一句“公相为近亲,翰林为故人”,表明了作者与友人的关系亲近和友情长久。”公相”和”翰林”都是古代官员的身份,这里用来指代朋友,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句“亲旧各贵显,青袍未离身。”描绘了朋友的家族背景和地位。”亲旧”指的是朋友的亲人和朋友,而”贵显”则表示他们的地位显赫、受人尊敬。这里的“青袍”是指官员的官服,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三句“六十去作令,岂慕要路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六十”指的是朋友已经六十岁,”作令”则是指担任县令的职务,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要路津”则是比喻一个重要而繁忙的地方,意味着朋友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四句“又思汉东归,便置漉酒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汉东”是指汉代的东部地区,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朋友将要离开家乡,前往新的岗位。”漉酒巾”是一种用于盛放美酒的器具,也可以用来代表朋友的才华和能力。这里的”便置”则表示朋友将会得到重用和认可。
    第五句“深希陶渊明,澹然意已真。”引用了陶渊明作为榜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他以淡泊名利、归隐田园而闻名。这里的”深希”表示诗人希望朋友能像陶渊明那样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诚。”澹然”则是指淡泊和宁静的意思,这里形容了朋友的性格特点。
    第六句“食枣齿宜黄,晋俗诚自淳。”这句话通过对比来强调作者对朋友性格的赞赏。”食枣齿宜黄”是指吃红枣时牙齿会变黄,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然而这里的“宜黄”却有另一种意思,表示牙齿健康且洁白。而“晋俗”则是指晋代的社会风气,这里的“诚自淳”表示这种风气是非常纯正和自然的。这里的“淳”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朴实无华的意思,赞美了朋友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第七句“尚不顾隋珠,安肯与此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提醒和期望。”尚顾”表示还需要考虑或关心的意思,而”隋珠”则是比喻一种贵重的物品,这里可能指的是权力或地位等重要的事物。”此邻”则是指这些事物或机会的附近或者与之相关的事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朋友不应该被这些诱惑所迷惑,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第八句“送君识君心,扫迹向世尘。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送君”表示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识君心”则是指了解或洞察朋友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扫迹向世尘”可以理解为清除自己的足迹并远离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宁静。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能够保持初心、坚守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职责和道德品质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