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三年乍得闲,便乘风雨看溪山。
可怜过眼事多少,都不关心春往还。
老至但惊霜上鬓,兴来聊复酒开颜。
如今便作游人唤,更欲徜徉紫翠间。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是什么,如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结构思路、思想情感”等方面。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1)本首诗是作者闲居无事之际游赏郊野之作。

首句:“忙了三年乍得闲,便乘风雨看溪山。”诗人说自己忙了三年之久,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次清闲的机会,于是趁着风雨之便去观赏溪山之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和所见景色:久在官场之中,日日为官所累,难得清闲片刻;而今终于可以乘着风风雨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句:“可怜过眼事多少,都不关心春往还。”诗人感叹人生短短几十年,转眼间就会过去,那些过眼的事情又有多少呢?都不值得自己去关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感叹。

第三句:“老至但惊霜上鬓,兴来聊复酒开颜。”岁月无情地催人老去,只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头上已生白发,而当兴致来了的时候,就喝上两杯酒,开怀畅饮。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在生活上的旷达。

第四句:“如今便作游人唤,更欲徜徉紫翠间。”现在我已经放下官职做一名闲适自在的游人,还要到那山林中徜徉徘徊。这一句表明诗人已经放下了官架子,愿意过一种闲适的生活。“紫翠”,指山林。诗人在闲居期间,常游山玩水,与自然相亲。

(2)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求学生分析概括。解答此类题型,先要读懂全诗,整体把握其写作思路及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关键词语或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出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即可。

①“忙了三年乍得闲,便乘风雨看溪山”一句中,“忙”字点明了诗人因长期为官而不得闲的境况;“得”字则表现了诗人得到清闲后的欣喜心情。同时,“趁风雨”三字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苦闷。

②“可怜过眼事多少,都不关心春往还”两句中,“可怜”一词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的感慨与无奈;“都不关心”则表现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看得很淡泊的心境。

③“老至但惊霜上鬓,兴来聊复酒开颜”两句中,“老至”“兴来”均用一“但”字,既写出了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无奈,又透露出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④“如今便作游人唤,更欲徜徉紫翠间”两句中,“如今”“更欲”二词流露出诗人摆脱尘世纷扰、追求自由自在的渴望之情。“紫翠间”则描绘了诗人向往的自然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之情。

【答案】

忙了三年乍得闲,便乘风雨看溪山。

可怜过眼事多少,都不关心春往还。

老至但惊霜上鬓,兴来聊复酒开颜。

如今便作游人唤,更欲徜徉紫翠间。

译文

忙碌了近三年突然得以清闲下来,我立即乘着风雨去观赏那溪边山上的风光。

可惜这些年来匆匆忙忙,眼前发生的事数不清数不尽,我对此都漠不关心。

年岁渐长,只担心白头发爬上了头颈,兴致来了,就喝上几杯酒,开心地笑个不停。

我现在已经辞去官职做一名悠闲自在的游人,还要到那山林中徜徉徘徊。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官归乡之后。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只是记录了诗人在闲居期间的一些活动和感受。然而,细细品味起来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首联两句,诗人说自从被贬谪到外地后,已经有三年的时间没有得到闲暇了,因此今天终于可以趁机出去游览了。这里的“闲”字,既是对诗人被罢官后的境遇的一种概括,同时也暗示了他心中积累已久的郁闷情绪需要发泄出来。

颔联两句,诗人感叹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是短暂的,不值得去在意的。这里,他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同时,这也反映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颈联两句,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及时行乐。在这里,他实际上是在告诫人们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而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尾联两句,诗人说他已经放下了官职做一名悠闲自在的游人,还要到那山林中徜徉徘徊。这里的“紫翠间”指的是山林中的美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他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在生活上的旷达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在闲居期间的活动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种感悟既包含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