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着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
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
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
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
淡中着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
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
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
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
赏析:
此诗由宋代诗人毛滂所作,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首句“淡中着色似狂颠”,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独特色彩的感受,这种颜色虽淡而不失其狂放的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心与梅同迹不然”,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红梅之间的共鸣,即使外界看似疯狂,内心却保持着清醒和平静。
第三句“夺我焉支宁免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诗人认为,即使是被世人所忽视的红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这种美是无需刻意模仿或追求的。第四句“岂无膏沐独争先”,则转向了对其他花卉的对比,强调即使在众多花卉中,红梅也能凭借其独有的特质脱颖而出,不依赖于外界的赞美或追捧。
接下来两句“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诗人通过具体的植物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他认为,桃花、杏花虽然美丽,但在诗人眼中仍显得笨拙;而红梅则不同,它不畏严寒,傲雪凌霜,这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这种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艺术眼光。
尾句“只恐东君招不得”,则是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期盼。他担心春神无法将这份美丽带给人间,因此更加珍惜这短暂的时刻。最后一句“好修犹在竹篱边”,则是诗人的感慨,虽然红梅的美丽已经难以企及,但它的精神——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本色,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和欣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红梅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