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下峡七经年,犹忆西民困备边。
已病一夫空有议,误谋元帅本非贤。
公朝虑蜀天常近,之子忧时火未然。
遇合却留经济用,此行应不愧登仙。

这首诗是李白对杨伯洪的酬答之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扁舟下峡七经年:意思是说,在三峡下船航行了七年。”扁舟”指的是小船,”峡”指的是峡谷。这里的关键词是”下峡”,表示诗人长期在三峡中航行。

  2. 犹忆西民困备边:意思是诗人仍然记得西部民众因为边患而困苦不堪。这里的关键词是”西民”,指西部的人民,”边患”是指边境上的侵扰或敌对行为。

  3. 已病一夫空有议:意思是说,即使有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但也只能空有一腔热情而无实际行动。这里的关键词是”一夫”和”议”,前者可能指普通人,后者表示言论或建议。

  4. 误谋元帅本非贤:意思是说,如果只是错误地认为元帅(这里指领导者或决策者)不贤能,那么这样的决策本身就是错误的。这里的关键词是”元帅”、”贤”。

  5. 公朝虑蜀天常近:意思是说,在朝廷中考虑四川的问题时,天时往往很近。这里的关键词是”公朝”,指朝廷;”蜀”是指中国的一个省份,四川。

  6. 之子忧时火未然:意思是说,你的担忧是因为时代已经来临(火未然,比喻问题已经出现),而不是因为你个人的问题。这里的关键词是”子”和”忧时”。

  7. 遇合却留经济用:意思是说,由于时机不对,所以没有留下机会来使用你的能力。这里的关键词是”遇合”,指机遇和缘分;”经济用”,指利用自己的能力。

  8. 此行应不愧登仙:意思是说,这次出行应该不会辜负自己追求高远理想的愿望。这里的关键词是”此行”,指这次的行动或旅行;”登仙”,指追求神仙般的境界。

整体赏析: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领导者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