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胡作逆罪滔天,翠辇仓皇幸蜀川。
千载业缘磨不尽,却来邀福向金仙。

【注释】

安禄山:唐代叛将,封东平郡王。题记:在透明岩壁上刻写。妖胡:指安禄山。作逆:叛乱。罪滔天:罪行严重,无法抵赖。翠辇:皇帝的车子,这里指代唐玄宗。幸蜀川:逃往蜀地。业缘:因缘,机缘。磨不尽:磨灭不了。却来:竟然,居然。邀福向金仙:祈求福运降临神仙。

【赏析】

此诗以咏史的形式,揭露了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历史事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渴望安定、和平的愿望。

第一句“妖胡作逆罪滔天”,直接点明主题。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安禄山叛乱的罪恶性。安禄山是唐朝的一位将领,曾被封为东平郡王,后因谋反而被处死。在这里,他用“妖胡”来形容安禄山,暗指其为祸害国家的叛将。诗人用“作逆”和“罪滔天”两个词语,强烈谴责了他的所作所为。这里的“滔天”一词,形容安禄山的罪行极为严重,难以掩盖。

第二句“翠辇仓皇幸蜀川”,继续描述了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城的情景。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不得不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儿子等人,乘坐华丽的龙舟,仓皇逃往蜀地。这里的“翠辇”指的是豪华的龙舟,而“仓皇”则描绘出了当时形势的紧急和混乱。

第三句“千载业缘磨不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千年以来,人们的命运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往往难以摆脱和消除。在这里,诗人用“业缘”一词,暗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因果关系。

最后一句“却来邀福向金仙”,则转向了对现实政治的关注。诗人用“却来”一词表示了转折,指出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千年,但现在仍然有人企图通过某种方式来寻求幸福或福运。这里的“金仙”是指神仙世界,而“邀福向金仙”则表示了这些人试图通过祈求神仙保佑的方式来获得幸福和好运。这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这首诗通过对安禄山叛乱事件的描述,以及对唐玄宗逃亡蜀地情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同时,诗歌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