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万山连瘴海,不知何处是长安。
百蛮梯尽来重译,千古轮摧恨七盘。
【注释】媚涟亭:指柳州城东的柳江。万山连瘴海,不知何处是长安:诗人在柳江边看到万山环抱的景象,但不知这是否是长安。百蛮梯尽来重译,千古轮摧恨七盘:意思是说,经过百越各族的艰难努力,才将这一带地方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而七盘关却因地势险要,成为历代王朝争夺的对象。
译文:只见柳城四周群山连绵不绝,似乎被瘴疠笼罩着似的,我究竟应该到哪里去寻找那传说中的长安呢?经过百越各族的辛苦努力,才将此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中,然而七盘关却因地势险要而成为历代帝王争夺的对象。
赏析: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上片“媚涟亭”三字点明题旨。开笔即写“只见柳城四围万山连绵不断”,用一“只见”两“连”字,便把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写“不知何处是长安”。诗人在柳城,放眼四望,只见山连岭接,郁郁葱葱。于是,他不禁发出疑问:“这究竟是哪里?”这里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对柳城的陌生感。“不知何处是长安”一句中,既包含了诗人对柳城的陌生感,也隐含着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懑之情。下片“百蛮梯尽来重译”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少数民族的贡献。诗人登上媚涟亭,俯瞰着这片土地,只见“百蛮梯尽来重译”的情景。这一句诗中,诗人通过“梯”和“重译”两个关键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政的关切。最后一句“千古轮摧恨七盘”,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征战和战争场面的感叹。这里的“七盘”指的是七盘关,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关口。诗人站在媚涟亭上,俯瞰着这座古老的关口,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战争和征战场景,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和英雄人物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而如今,只剩下了这座关口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这首诗通过对媚涟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政的关注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